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汇总7篇)

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 第1篇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_批准自20XX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以“1017,邀您一起,我们一起爱心扶贫”为行动口号,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和谐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____职业学院党总支开展了“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活动,为维护学院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扶贫的良好氛围。

我校先后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主体班会等形式发出“1017,邀您一起,我们一起爱心扶贫”活动倡议,并结合我国贫困地区的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上“献爱心”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师生的理解与参与。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捐款活动。

我校的“1017,邀您一起,我们一起爱心扶贫”捐款活动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我院共24个班级,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们以部门为单位,踊跃捐款共计__元,学生捐款率达到75%,教师捐款率达到78%。在本次捐款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为激励先进,带动学校工作的开展,我们在集会上隆重对爱心班级和爱心使者进行了表彰。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学院学生会在扶贫帮困中的作用,带动我院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我院每年将在全校范围内确定几名贫困生,给予勤工俭学的机会,对他们表示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此项措施除了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之外,还实现了通过诚实劳动,改变生活状况的价值观,打消了学生不劳而获的心理依赖,是学院长期扶贫帮困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学校爱心捐款箱,并在学生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

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 第2篇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切实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本月我校成功开展了一次“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扶贫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助学的良好氛围。

我校召开三个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少先队辅导员在间操时间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同时,通过校园张贴、国旗下演讲、板报等形式发出“节约零花钱 关爱贫困生”扶困助学活动倡议,激发学生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捐赠活动。

我校的“扶贫助学献爱心”捐赠活动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踊跃捐赠物品。在本次捐赠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我们将捐赠的物品整理好分给学校的贫困学生。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捐赠物品的作用,带动我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我校认真开展摸排,到贫困学生家走访慰问,在全校范围内确定了34名贫困生,每生给予200元资助和一些生活用品,对他们表示一点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学校爱心基金,并在学生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

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 第3篇

为全面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国家和自治区的扶贫开发重要部署,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按照南宁市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印发<广西20XX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的_通知》及《关于组织定点扶贫单位开展扶贫捐赠活动的通知》的要求部署工作,坚持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区的原则,开展多种帮困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探索扶贫新路子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团委及学生会积极响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出扶贫新路子。由于我校位于新兴社区,所以我校联系新兴社区共同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借助新兴社区的平台更好的了解困难的人民群众,让温暖真正的送入贫困家庭。学校配合新兴社区开展贫困家庭的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家庭状况,做好贫困家庭的建档工作,明确帮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定帮困措施,扎实推进帮困工作

我校根据南宁市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印发<广西20XX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的通知》及《关于组织定点扶贫单位开展扶贫捐赠活动的通知》,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此次活动的方案。根据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团委工作会议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同学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

三、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社区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主要责任人,做到帮助的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摸底工作新兴社区和我校确定xxx等3户家庭为20XX扶贫日活动的帮扶对象。xxx家庭由于丈夫和孩子的去世生活比较困难,由她一人通过打工的方式偿还家里的债务。xxx家庭本身生活比较困难,更由于xxx患有中风和高血压而雪上加霜。xxx爱家庭由于失独,家里只有2个老人生活,生活来源没有依靠。考虑到几个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生活必需品紧缺。我校制定方案采购生活必需品如米、面等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带去我们由衷的祝福。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这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家庭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对贫困家庭的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组织学生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跟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或者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积极探索与社区合作扶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家庭能感受集体的温暖。

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 第4篇

我校先后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主体班会等形式发出“1017,邀您一起,我们一起爱心扶贫”活动倡议,并结合我国贫困地区的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上“献爱心”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师生的理解与参与。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捐款活动。

我校的“1017,邀您一起,我们一起爱心扶贫”捐款活动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我院共24个班级,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们以部门为单位,踊跃捐款共计xx元,学生捐款率达到75%,教师捐款率达到78%。在本次捐款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为激励先进,带动学校工作的开展,我们在集会上隆重对爱心班级和爱心使者进行了表彰。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学院学生会在扶贫帮困中的作用,带动我院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我院每年将在全校范围内确定几名贫困生,给予勤工俭学的机会,对他们表示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此项措施除了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之外,还实现了通过诚实劳动,改变生活状况的价值观,打消了学生不劳而获的心理依赖,是学院长期扶贫帮困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学校爱心捐款箱,并在学生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

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 第5篇

为贯彻落实宣汉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宣汉县教科系统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确保我校“扶贫日”活动扎实有效开展,xxx书记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参与“扶贫日”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一直把惠民工程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接到这个通知便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的行动领导小组,由挂职副书记xxx同志具体分管此项工作。

二、全方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三、真情付出,增添家庭幸福指数

1、组织师生开展扶贫日活动。召开班会,让学生知晓中国_对贫困家庭的关爱有哪些,明白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给予的关心有哪些,激发身边的同学伸出友爱之手,给学生营造一个爱的温馨家园。同时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好好学习,长大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关心的人!

2、教师大走访。学校帮扶人员通过慰问、解疑、建议、鼓励等多种方式,为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为他们寻找增收的策略,通过制定详细的产业计划、实时跟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特别的爱给特别需要的人。对于特殊的特别困难的家庭,安排专人为他们上心理辅导课,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自强不息的意识。安排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学业辅导,作为班集体的每一分子,都是一个整体,xxx是每一个成员的义务。再就是经济帮助,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中的难关。

4、走进贫困家庭中,同做一顿饭,感受家的温暖;同吃一顿餐,享受爱的陪伴;同过一个节,无论孩子有多远,从此不再孤单;同圆一个梦,富起来大家同欢乐!

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 第6篇

坚持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区的原则,开展多种帮困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探索扶贫新路子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团委及学生会积极响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出扶贫新路子。由于我校位于新兴社区,所以我校联系新兴社区共同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借助新兴社区的平台更好的了解困难的人民群众,让温暖真正的送入贫困家庭。学校配合新兴社区开展贫困家庭的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家庭状况,做好贫困家庭的建档工作,明确帮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定帮困措施,扎实推进帮困工作

我校根据南宁市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及《关于组织定点扶贫单位开展扶贫捐赠活动的通知》,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此次活动的方案。根

据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团委工作会议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同学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

三、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社区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主要责任人,做到帮助的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摸底工作新兴社区和我校确定xxx等3户家庭为20xx扶贫日活动的帮扶对象。xxx家庭由于丈夫和孩子的去世生活比较困难,由她一人通过打工的方式偿还家里的债务。xxx家庭本身生活比较困难,更由于xxx患有中风和高血压而雪上加霜。xxx爱家庭由于失独,家里只有2个老人生活,生活来源没有依靠。考虑到几个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生活必需品紧缺。我校制定方案采购生活必需品如米、面等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带去我们由衷的祝福。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这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家庭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对贫困家庭的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组织

学生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跟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或者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积极探索与社区合作扶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家庭能感受集体的温暖。

学校扶贫日工作总结 第7篇

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教育系统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宣传任务、宣传内容和宣讲人,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工作,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工作的精神引领作用,宣传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宣讲教育行业扶贫政策,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内容丰富,宣传重点突出

(一)面向百姓,主题宣讲

教育局系统20名宣讲志愿者深入8个乡镇20个村开展以精神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精神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言语表达,用接地气、抵人心的方式为群众阐述党和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部署、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鼓舞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召开会议,集中宣讲

一是召开家长会,集中学习学生资助政策。各校召开家长会,由学校讲师团成员对贫困学生家长宣讲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上级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教育行业扶贫政策。通过宣讲,使学生家长更加明确学生资助(学前资助、义务教育学生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等政策的资助对象和资助标准。

二是召开贫困户会议,集中学习扶贫脱贫政策。教育局派驻村和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贫困户到村委集中学习,学习我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帮助贫困户学好政策,用好政策。

(三)走访入户,面对面宣讲

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进村、到户、入心”,教育局领导、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帮扶责任人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面对面宣讲。各帮扶责任人紧紧围绕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开展“草根式”宣讲,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面对面的为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讲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学生资助等,帮助贫困户摸清20xx年产业发展计划,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党的扶贫政策再一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四)制作标语,扩大宣传

教育系统各部门、学校制作悬挂条幅或利用电子屏宣传扶贫标语,加大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创新举措,注重宣传实效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责任人、志愿者和各校讲师团成员作为宣传主力,率先学习、认真解读政策,切实读懂政策要求,让自己成为“政策通”“活字典”,面向群众重点解读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省定“7+16+12”贫困对象退出标准等,宣传我县脱贫攻坚任务部署、工作思路和出台的特色政策措施,并为贫困户细致解读学生资助、易地扶贫搬迁、小额贷款、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具体扶贫政策。

20xx年,教育系统围绕扶贫政策共开展了450余场宣讲活动,受众人数4000余人次。其中县域内乡镇学校召开家长会宣讲14场,受众人数达2000余人次;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团宣讲员(志愿者)开展以精神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20余场,受众人数200余人次,主题宣讲所有完整视频已传县委宣传部;各帮扶责任人入村入户宣讲410余场,受众人数1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