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篇
在学习之前,我对《云计算》的认识比较狭隘,只是知道它是一种商业服务计算技术和存储技术,对其他不甚了解。但是通过哈工大继续教育的深入学习,我对云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根本上改变对《云计算》的认识。我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门高科技技术知识课xxx,而且会成为日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力量。
现将此次学习心得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一、云计算的正确理解
云计算普遍认为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这里所说的“云”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云。它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
二、云计算的概念
三、云计算的原理
四、云计算的现状
云计算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Google、Amazon、IBM、微软、Yahoo、Apple等大公司相继研发出云计算技术。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篇
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SQL是专为数据库而建立的操作命令集,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据库语言。在使用它时,只需要发出“做什么”的命令,“怎么做”是不用使用者考虑的。SQL功能强大、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已经成为了数据库操作的基础,并且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均支持SQL。
它的强大功能以前就听人说过,所以就选了这门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数据库课xxx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创建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的操作的基础知识。幸老师的教学耐心细致,课堂上我们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都反复讲解,使我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数据库这门课涉及到以前的知识不多,是一门从头学起的课xxx,即使基础不是很好,只要认真听讲、复习功课,还是一门比较容易掌握的课。
通过学习,我对数据库没有了神秘感,简单的说下我对数据库的理解吧。我觉得它就是创建一些表格,然后再用一些语句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最基本的就是子查询了。我
的子查询经验就是先写出select * 我们要找什么,然后写条件,我们要找的东西有什么条件,然后在写条件,我们的条件涉及那些表,那些字段,再在这些字段中通过我们学过的简单select语句选出来,有时候还要用到几层子查询,不过无所谓,只要思路是清晰的就没什么问题了。接下来,关联查询之类的,学起来也是不难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上课必须跟着老师的进度走,一定要注意听讲,勤做笔记。这样,你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没什么困难。
总之,这是一门很值得学的课xxx,自己学过获益匪浅,就算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行业,但是至少对数据不再陌生,甚至还略知一二。呵呵…谢谢老师~!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3篇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xxx是在一次讲座上,那是关于大学教育主题的讲座,说实话那次讲座还真的没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第二次见面就是在上学期的外国文学的课堂上了,xxx给我们简单地讲了一下这个学期文学理论的课xxx要求,老师说得很严肃,要求很严格,还特别强调:如果我们接受不了教学范式改革或不愿接受改革,建议我们转班。当时我就感觉瘆得慌,还没开始上课呢,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不过我还真没有想过要转班,或许是早已厌倦了大一的迷茫生活,想要尝试一下改变。我怀着些许的期待和隐约的一丝不安开始了大二生活,第一堂文学理论课,xxx就成功地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他说话有条不紊且逻辑性强,这对爱走神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稍微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了,所以认真听xxx上课是件很费脑的事情。xxx上课气氛很严肃,大家都折服于他的严威之下,抬头率明显比其他课高很多,当xxx提问时,气氛就更紧张了,相信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如履薄冰的感觉。
紧迫感让我不敢懈怠文学理论课,认真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但是xxx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望尘莫及,只能望洋兴叹,怀着敬佩之情仰望老师。老师课后让我们看了很多理论文献,我是真的不怎么喜欢看这些东西,但是如果不看,下节课肯定听不懂,为了跟上老师的节奏,我耐着性子看,经常安慰自己说:“凡是你所排斥的,其实就是你要学习的。”可是我依旧觉得那些文字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老师总喜欢追问我们,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但以我现在的能力和水平,这样的提问对我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越来越强的紧迫感不断地鞭笞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老师喜欢让我们去评论上一个同学回答的问题,并让我们用关键词的形式总结,这一点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我们更好地相互学习,相信这个方法让很多同学意识到了自己思维的缺陷,也让我看到了与很多同学的差距。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无能,突然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大学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了许多,这种体验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成为了好友羡慕的对象。真的很庆幸遇见了xxx,虽然我依旧不怎么喜欢那些专业性的文章,但我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我开始不再一味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开始学会思考问题的前提和合理性,开始寻问“为什么”,虽然能力有限,大多不能独自找到答案,但这样的小小改变依然让自己欣喜。近来我还发现,我和朋友聊天或谈论什么问题不再是毫无主见地回答:“嗯,是的。”问答问题时有更多的见解和反问,这种感觉很微妙但也很惊喜。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属于老师能培养的学生范围之内,但愿意不断改变,争取慢慢接近老师所能培养的学生的标准。
xxx做事井井有条,有原则,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刚开始还会担心老师会是一个很刻薄古板的人,但经过几周的相处,发现老师并不是那么不近人情,推迟中篇小说评论文章提交的时间就是证明。老师也不是什么古板的人,虽然看上去不苟言笑的,但推崇教育改革的人绝对不会墨守成规,相反xxx是个勇者,敢于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真希望老师的改革能早日得到推广,敲醒更多像我一样迷茫的人。
我学习您的文学理论课半个学期了,在您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您总是强调我们要用批判、质疑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毫不避讳地说,我慢慢地在学会这两种东西,同时我在您的课上学到另外两种东西——勇气和坚持。
同样毫不避讳地说:在开始的几周里,每周一下午的1点30分左右,我的心跳会有一种莫名的强烈起伏。正式上您的课是在第二周。从那节课上,我也知道了在您的课堂上没有死记硬背,没有教材上滞后的举例,当然也没有在其他课堂的漫不经心,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的思维适应了书本的条条款款,适应了课本上的真理,很久没有那么主动地去用大脑了。改革是有难度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思维和学识功底跟不上,导致每次回答问题,我们如临大敌,全班同学鸦雀无声。但您依然在坚持,每次课都以自己最好的心态去面对改革中的压力和阻力,因为您知道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有了坚持,您的改革才会有成效,有了坚持,您才能打到更多的鱼。半学期了,您的坚持有了成效,因为不管怎么说,您和您的文学理论课都给我(我基本上是个老油条)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反思,甚至是共鸣,你的课让我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地去索取知识。从这一点来说,您的改革在我的心目中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我13年的学生时代里,给我带来这种感觉的老师就2位,一位让我走上了读书路,一位让我走上了师范路。您和前面两位老师都很坚持,因为您们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所以凭您的这份坚持,我尊重您。
好话说完了,我来说说坏话。因为最近有点愤青,所以当我看到大多数同学的心得全是溢美之词时,我笑了。难道xxx您就没有缺点?还是您在同学们心中就是完人?亦或是很多同学忘记了xxx您教给我们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xxx您在教学中的几点瑕疵。
首先,我很支持xxx您的教育改革,但我不支持您批评人的方式。由于火车晚点(这个真不是我的错,火车在贵州境内莫名停了5个小时,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我没能上您在我们班上的第一堂课。但您对我进行了“缺席审判”,审判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的。又教育了我,又教育了同学,然后再抛出主题:作为本科生的我们应具备的学识素养和学习心态。但假如那天我来了,您这样做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毕竟没人愿意当“反面教材”,尤其是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说到“审判”,我小学的时候也被“审判”过,那次我没有缺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被老师叫到讲台边,跪着听完了她长达十几分钟的训话,就因为我不小心把粉笔撒在了地上。训完话后,她说了一句:我审判完你了,你下去吧!当然现在听到“缺席审判”这样的字眼,我只是宛然一笑,因为我知道这是xxx您为了缓解下班级的压抑而说的几句调侃话而已,也没放在心上。但我希望您用更缓和的方式来批评别人的错误,这也是最诚挚的建议。
其次,我个人认为您的一种观点是不妥的,您有一次这么说过:上您的课我们感受的压力越大越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上您的课之前只剩下了压力,那么对我们,对您的课xxx教学范式改革都是不利的。因为我们都不想背着沉重的压力来上您的课。我想如果您多笑一点(不要说性格使然改不了,您在鼓励我们我们改变的时候,您也不妨试着改变一下),脸上多点表情,课堂更加活跃一点,我们会更加期待来上您的课,而不是满怀着压力走进W3101。
以上两点不关我去您空间留言的那件事,是真心话,因为这就是我。
总之,上了您半学期的课,收获是巨大的,但在收获的同时也有那么一点点的抱怨。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数据库课xxx教学的三个能力目标,提出数据库课xxx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三段论,总结了提高学生数据库实践技能的三要素,建立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课xxx群概念,从师资、培养体系和课xxx设置三个角度对数据库课xxx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引言
编xxx能力、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xxx思想是现代软件类人才所必需的三大技能,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xxx体系中,数据库课xxx(名称或有差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不合理[1]教学方法陈旧[2]教学资料单一等问题[3],从数据库课xxx教学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课xxx体系设置三个方面入手,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探索并结合实践,试图找出一个适用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xxx教学的新方法
二、数据库课xxx的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xxx团队丰富的教学和项目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招聘信息中的职位要求和企业实地调研,将数据库课xxx的教学目的归纳为:在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三种能力,梯序为一、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如索引、缓冲池、数据库容灾等;二、实际业务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如数据字典、e-r抽取、触发器、数据库安全等;三、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能力,如与各种开发语言相结合的mis等,这三种能力目标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综合知识一个比一个要多、要深入,同时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使得数据库课xxx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完备讲解数据库课xxx本身的知识点体系,同时还需要将其他课xxx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归纳和综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和吸纳课xxx外的专业知识。
三、保证教学效果的课xxx教学三段论
通过对03级~05级这三界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包括论文和系统)分析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做系统的时候数据库设计不太理想,如:e-r图不完善、数据库表设计的随意性、数据库没优化、数据库安全性考虑不充分,甚至个别学生数据库物理设计、逻辑设计等步骤混淆的糟糕情况,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们不容忽视:学生在大二学的数据库,等到大四再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之前学的知识点忘记得差不多了,甚至,这些现象也出现在一些当时数据库课xxx学习时比较好的一些同学身上。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跨度中能巩固和强化数据库技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段论,并在培养计划的课xxx体系做了相应的设置:第一阶段:数据库理论、设计和维护等理论和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阶段,也就是课xxx学习阶段,时间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践技能安排在实验课,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能根据案例进行设计的设计,重点在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xxx和方法的掌握。第二阶段:数据库专项训练,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以项目小组形式,在这一阶段,将数据库设计与学生所掌握的某一编xxx语言进行综合以开发应用系统,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流xxx以及数据库与编xxx语言的结合。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项目小组形式,根据实际题目,从软件工xxx的角度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开发、部署等全流xxx,使得学生参与到能应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xxx,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软件工xxx思想去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开发功能。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环环相扣,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拓展。通过这三个阶段训练,基本能确保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四、提高学生数据库技能的三个基本点
上述的三段论提供了保持据库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一种手段,学生的数据库技能是在这三个阶段中进行学习、掌握、巩固和应用的,要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1.案例是基础。案例是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的一个基础,案例最好简单、易学,但同时要具备系统性,数据库课xxx的案例要贯穿第一阶段的课xxx教学,包括需求介绍、数据库设计、建库、建表和sql练习和实践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安全和和数据库性能维护等专项技能案例,同时案例也要体现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案例最好就有行业典型性。
2.指导教师是关键。虽然案例很重要,但指导老师是关键,同样一个案例,如果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就能很快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xxx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重点以及难点,并能根据自身的经验给予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关于课本外、甚至课xxx外的补充知识的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技能,我们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全部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教师担任。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5篇
在大二的下学期刚学了数据库这门课,对这门课的第一印象是书本蛮厚的,感觉学起来应该会很难很累。在学习这门课的过xxx中,在对数据库的了解过xxx中,慢慢对数据库有了感观。数据库这一词并不是很难想象,并不是像外人看来很神奇。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样的专业术语或者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
学习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上课能听懂就基本还可以。但是问题还是出在书本有点厚,有的时候上课的内容都要找很久才能找到,甚至有的时候老师讲的知识书本上是找不到的,是另外补充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有的时候开小差,没有听到老师讲的知识点,这就导致了以后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使得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在数据库这门课的学习中,上课一定要听牢,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这样的专业课如果想凭考试前几天突击是行不通的,必须是日积月累的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
通过对数据库的学习,我也明白了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据库,就算是一个小型的超市也离不开它。可见数据库这门课的广泛性,如果能够认真学好它将来必有成就。我就是抱着这种信念去学习数据库的。第一次接触数据库,第一次接触SQL语言,虽然陌生,但是可以让我从头开始学,就算没有基础的人也可以学得很好。刚开始练习SQL语言的时候,并不是很难,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来做,还很有成就感。后来学了单表查询和连接查询后,就慢慢发现越学越困难了,每个题目都要思考很久,并且每个题目基本上不止一个答案,所以必须找出最优的答案。后面的删除、插入、修改这些题目都变化蛮大的,书本上的例题根本无法满足我们,好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课件,通过这些PPT,我们可以xxx内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修修改改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厌倦。第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否则会在现实生活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本学期数据库的学习及大作业的完成,很有去作项目的冲动,但深知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本学期开设的《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xxx已经告一段落,现就其知识点及其掌握情况以及对该门课xxx的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学习总结。
一、数据库主要知识点
我们首先从第一章绪论了解了数据库的概念,其中有几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即数据库系统
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概念以及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职责。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第二章介绍了数据模型和三层模式数据库。本章要求我们理解实体-联系方法,并学会绘制E-R图。此外还应掌握概念数据模型的意义和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以及数据独立性和数据库三层模式结构。
接着开始着重讲述现在普遍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包括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和基本术语,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和关系代数运算。重点是关系模式完整性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关系代数中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最后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三层模式结构。
第五章系统讲述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的定义功能、查询功能、操作和控制功能。重点在于数据查询功能。另外还介绍了视图的用法和动态SQL中定义、操作和查询功能。
第六章知识点有:存储过xxx的创建和执行过xxx、修改和删除;触发器的基本概念,建立,插入和删除视图,插入、删除和更新类触发器。最后介绍了数据完整性。
第七章介绍安全性,包括安全性措施的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功能等,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权限管理。其他的安全问题包括:数据加密、审计、统计数据库和用户定义的安全性措施。
事务管理这一章首先介绍了事务的概念、性质以及SQL对事务的支持。并发控制――干扰问题、可串行性、封锁、死锁、隔离级别、封锁与隔离级别;恢复――故障类型、备份类型、日志的概念、恢复模型、备份转储、还原。
第九章为关系数据理论:函数依赖术语和符号;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Amstrong公理的内容及其正确性、逻辑蕴含和闭包、公理的完备性、闭包的计算、函数依赖集的等价和最小化;规范化――1NF、2NF、3NF、BCNF;模式分解。
第十章:数据库设计。完善E-R模型中的概念――弱实体,依赖关系,强制联系;数据库设计的过xxx主要掌握其建立的步骤。
第十一章介绍面向对象数据库:新的数据库应用和新的数据库类型;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对象与类;对象的属性、方法和状态、对象的交互和消息、类的确定和分化、封装、继承、多态;对象关系数据库与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研究。
十二章“数据库应用的结构和开发环境”并非重点,而第十三章的内容在软件工xxx课xxx中就已经掌握,所以这两章的知识点就略过了。
第十四章分布式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管理:概念;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方式;分布式数据库特点和目标――更新传播、分布式查询处理、目录表管理、分布式事务管理;SQLServer的复制及其术语、复制模型。
十五章数据仓库:概念;结构;数据仓库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系统;实现数据仓库的数据库模型;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
最后,数据库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这一章中掌握知识库的知识即可。
二、学习数据库的收获
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用于执行查询的语法。但是 SQL 语言也包含用于更新、插入和删除记录的语法。
查询和更新指令构成了 SQL 的 DML 部分:
SELECT - 从数据库表中获取数据
_ - 更新数据库表中的数据
DELETE - 从数据库表中删除数据
INSERT INTO - 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
SQL 的数据定义语言 (DDL) 部分使我们有能力创建或删除表格。我们也可以定义索引(键),规定表之间的链接,以及施加表间的约束。
SQL 中最重要的 DDL 语句:
CREATE DATABASE - 创建新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 修改数据库
CREATE TABLE - 创建新表
ALTER TABLE - 变更(改变)数据库表
DROP TABLE - 删除表
CREATE INDEX - 创建索引(搜索键)
DROP INDEX - 删除索引
数据库有保持数据的独立性,所谓数据独立,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处理数据的所有应用xxx序而存在。也就是说,数据是客观实体的符号化标识,它就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某一项应用的需要而改变它的结构,因此是独立于应用而存在着的客观实体。而某一项应用是处理数据获取信息的过xxx,也就是应用xxx序,它只能根据客观存在着的数据来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处理方法,而不会去改变客观存在着的数据本身。数据库的传统定义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主要表现为数据表的集合。
根据标准,SQL语句按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6大类:
数据定义语句(Data-Definition Language,DDL);
数据操作语句(Data-Manipulation LanguageSQL Server20xx 功能,DML); 操作管理语句(Transaction-Management Language,TML);
数据控制语句(Data-Control Language,DCL);
数据查询语句(Data-Query Language,DQL);
游标控制语句(Cursor-Control Language,CCL)。
这门课中仍然有许多不太懂的地方,还需要以后进一步学习。
三、对数据库课xxx教学的建议
1、精讲多练,自主学习。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从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每一堂实验课均很好的“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在实验中“探索求证”。使不同xxx度的学生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这样,使得课堂学生生气勃勃,师生互动,具有启发性。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工作过xxx;课xxx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六号文)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南海东软学院是依托东软集团企业办学的IT职业院校,属于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将“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及课xxx建设实践过xxx中,该教学理念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工学结合理念不谋而合,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运用,即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案例中,以过xxx为导向,模拟实际工作过xxx,创建基于工作过xxx课xxx教学模式改革的精品课xxx。
Oracle数据库应用作为软件类专业核心课xxx,在我校开设时间已有四五年,先后经历了学院大小课课xxx教学模式改革、院级精品课xxx建设和省级精品课xxx建设等,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xxx的项目引导式教学的模式。
1Oracle数据库应用课xxx的总体设计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xxx是计算机数据库应用专业和软件开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xxx,前修课xxx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数据库规划与设计等课xxx,以JSPxxx序设计或者xxx序设计等课xxx为同修课xxx相结合进行项目案例实践,按照基于工作过xxx的教学理念进行项目案例分解来设计课xxx教学过xxx与内容。通过本课xxx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安装与配置Oracle10G的数据库系统软件,掌握在Oracle10G数据库中SQL语言的使用,以及PL/SQLxxx序设计的能力,以及简单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能力,为以后进行以Oracle10G为数据库平台的项目案例综合学习与实训等打下扎实的数据库应用基础,并能给后续的Oracle专员认证(OCA)考试培训课xxx提供技术基础,提高专业资格认证的通过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在本门课xxx设计中,“基于工作过xxx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xxx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课xxx的具体设计开发过xxx如图1所示:
1,1专业能力目标分析
在Oracle数据库应用课xxx教学设计之初,课xxx建设小组不断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并依托东软学院丰富的企业背景,深入IT企业,与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访谈,作了大量的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工xxx师的职业需求调研,并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这门课xxx专业性强,为了使课xxx体系设计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课xxx组以实际进销存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应用案例为载体(如图2)进行课xxx能力目标分析。
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分为管理与应用开发两大岗位,为此,本课xxx的教学能力需求目标如表1所示。
1,2过xxx化的考核方式
本课xxx为了突出技能实用性,考核方式不再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并且突出能力考核,用任务考核学生技能掌握xxx度。即对学生考核分为过xxx化考核(60%)和期末考试(40%)两种,对能力考核的比例在总成绩中达到了80%以上,过xxx化考核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课内外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等。另外,本课xxx考核方案中具有特色之处在于将考核方案与用户权限管理中的应用案例结合,通过向每个学生开放自助查询平时成绩平台的实现过xxx,来讲解用户权限管理,详细内容参见内容组织形式(见图3)。
2Oracle数据库应用课xxx的内容设计
根据Oracle数据库技术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实施人员、测试人员等职业标准,改革课xxx体系和教学内容。
(1)根据IT企业对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的实际需求,坚持理论够用、适用、实用原则。以综合项目案例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案例中进行体现,让学生在学习和完成案例的过xxx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开发和管理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选择问题任务真实性、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强的教学用例和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广东珠三角地区各大IT企业对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际情况。
(2)教学内容的设计紧跟Oracle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前两年我们讲授Oracle数据库的版本为9i,为了紧跟潮流,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跟上数据库版本的最新应用,去年我们已经改用10G版本进行授课和实践。
(3)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Oracle数据库应用各职业岗位对其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如数据库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表空间的管理与维护、PL/SQL的编xxx应用,我们兼顾数据库管理岗位和数据库开发岗位的技能兼顾,并设计了以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和深入的数据库开发为主的教学内容。
f4)教学内容的设计基本能满足各类Oracle数据库初级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7篇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原理;绪论课;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数据库系统原理省级精品课xxx项目的研究成果。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已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课xxx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实践应用。[1]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xxx,本课xxx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据库系统原理课xxx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备受关注。
一、绪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绪论课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根据选定的教材,直接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讲起,描述数据库系统的特征、数据模型的类型和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1]讲解过xxx如图1所示。单纯理论知识的介绍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xxx中感到抽象而乏味,部分概念理解难度较大,从而造成学生一开始接触数据库课xxx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数据库在现实领域应用的认识
在绪论课中,仅仅对以上知识点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述,学生生硬被动地接受,没有体验到数据库技术在信息化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够认识数据库技术在解决应用问题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从而容易导致学生认为数据库课xxx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缺乏对整个课xxx知识体系的理解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xxx围绕数据库如何实现高效的数据组织、管理及应用,讲述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完整的课xxx知识体系。教师缺乏对课xxx知识体系的介绍,或者只是简单地列出本课xxx讲授的主要内容,不足以使学生理解各部分内容解决的问题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个课xxx的学习没有全面的把握。
3.部分知识点难以真正理解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数据库知识,部分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缺少直观感受,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难,如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模式等基本概念;另外,学生只对应用系统有初步的了解,并不熟悉其系统结构,所以在理解三级体系结构及二级映像知识点时,不能把握其本质,只停留在表面特征的记忆上,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对绪论课教学过xxx的探讨和实践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课xxx的兴趣,切实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本文对绪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用促学”的教学思路,[3,4]“启发式推进”的教学过xxx,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数据库课xxx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教学场景如图2所示。
1.内容导入
首先由教师提问:请同学列举5个以上的由计算机管理并涉及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3]教师可先示例“图书管理系统”以供举一反三。这样做使学生首先感受数据库技术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武之地,体会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应用领域,列举很多的应用实例,如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信业务管理系统、火车/飞机售票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等。
教师可将提前准备好的应用系统在课堂上演示,如小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也可请学生动手操作某应用系统,如学校教务管理系统。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应用系统的功能有直观的感受。
2.共性分析
教师通过对几个应用系统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这类系统都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有效组织和管理,都具有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和检索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对数据库的功能有初步认识。
3.列举问题
分析出数据库具有的基本功能之后,教师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应用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哪些技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系统使用过xxx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可列举出如下问题:[3]系统如何描述数据?系统如何组织数据?系统如何操作这些数据?应用xxx序如何访问这些数据?如何提高大量数据的访问效率?系统允许哪些人可以操作哪些数据?多人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访问,系统如何处理?系统若出现故障,如何保障数据不丢失?
4.内容介绍
针对以上提出的各个问题,教师初步阐述在数据库领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而引出本课xxx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表1所示。[3]在讲解过xxx中,应避免采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案的介绍,使学生对应用系统开发、使用过xxx中的关键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能深刻体会到数据库技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使学生能较全面地理解数据库课xxx的知识体系、本课xxx和专业相关其他课xxx的联系以及本课xxx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三、总结
在绪论课教学中,教师从应用系统出发,通过引入和分析贴近生活的多个数据库应用实例,让学生感知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本课xxx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总结这些实例的共性,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提出使用中会遇到的问题来简要介绍数据库课xxx的主要内容和各个关键知识点,使学生在课xxx学习的开始,对本课xxx产生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这种“启发式推进”的讲授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而学习的过xxx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xxx.数据库系统与应用[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2]xxx,xxx远胜,xxx专业课xxx教学中上好绪论课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54.
[3]胡旺.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数据库课xxx教学方法:从应用到原理[J].计算机教育,2009,(17):128-129.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8篇
转眼间在从大一踏进学校的校门到现在刚刚好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数据库也如影随形。
在这一年中我主要学习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在学习的时候过xxx中,我们首先是从基础开始,比如数据类型、运算符号、关键字等等,然后上升到一些增删改查,还有触发、存储过xxx等的使用等等。
数据库编xxx,这个是作为一个xxx序员的基本功,绝大多数软件开发公司数据库编xxx都是由xxx序员自己完成的,因为他的工作量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复杂。所以作为一个综合的xxx序员,学习数据库编xxx,像数据库四大操作,增删改查,还有触发、存储过xxx等的使用,这些都是基础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数据库没什么作用,学习的时候吊儿郎当,到今年做项目时,还不会连接查询,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打好基础,扎实的掌握每个知识点。
只要你从事计算机行业,就需要学习好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不论以后选择哪个方向,数据库的学习都不能放松。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学多了不会成为累赘,慢慢的积累,总有用到的时候。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剩下的就是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克服它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9篇
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SQL是专为数据库而建立的操作命令集,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据库语言。在使用它时,只需要发出“做什么”的命令,“怎么做”是不用使用者考虑的。SQL功能强大、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已经成为了数据库操作的基础,并且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均支持SQL。
它的`强大功能以前就听人说过,所以就选了这门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数据库课xxx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创建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的操作的基础知识。幸老师的教学耐心细致,课堂上我们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都反复讲解,使我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数据库这门课涉及到以前的知识不多,是一门从头学起的课xxx,即使基础不是很好,只要认真听讲、复习功课,还是一门比较容易掌握的课。
通过学习,我对数据库没有了神秘感,简单的说下我对数据库的理解吧。我觉得它就是创建一些表格,然后再用一些语句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最基本的就是子查询了。我的子查询经验就是先写出select * 我们要找什么,然后写条件,我们要找的东西有什么条件,然后在写条件,我们的条件涉及那些表,那些字段,再在这些字段中通过我们学过的简单select语句选出来,有时候还要用到几层子查询,不过无所谓,只要思路是清晰的就没什么问题了。接下来,关联查询之类的,学起来也是不难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上课必须跟着老师的进度走,一定要注意听讲,勤做笔记.这样,你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没什么困难。
总之,这是一门很值得学的课xxx,自己学过获益匪浅,就算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行业,但是至少对数据不再陌生,甚至还略知一二。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0篇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xxx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xxx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xxx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xxx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xxx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1篇
《管理学》这门课是我在本期修的。我学习,是因为,我认为我将来就是一个企业家或是一个公司老板,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人才”,然而,间接面对的就是“管理”曾听说过“天时不如地种,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侧面说明了管理的重要,因为,要留住人才,关键总在于管理。因此,我修了这门课。
我先说明,我写的算不上什么“体会”只能算是“心得”罢了,所谓“心得”即心里所得到的,就这一点,我想每个人只要接触了什么,也都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点儿心得,因此,我写的是我自己的心得。
第一: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组成:《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古代以及现代的经典《管理学》原理,这一章里,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经典的管理榜样,首先,管理的最重要原则——以人为本。这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处都是听说的“以人为本”,因此,在这里我才真正的在书接触到了这个观念。
其次,管理中的“人际技能”,这又映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人际关系”也是一个立足社会的基本点。
再次,分工与协作,分工要求各尽其职,协作便又是现在热炒的“团队精神”。
老师在总结这一章时,提出了以下一些令人受益匪浅的五点意见: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的愿意
4、团体学习
5、系统思考
第二:了解了这门课的一些基本思想。首先是“道德与社会责任”我想无论是那门课,这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这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道德与责任”便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能够得以生存的关键。人生观,价值观,价值取向也被提到了。其次,全球化管理,这一点,是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还有就是“信息管理”这是一个新观念,因为以往没有,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提出,Internet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不断要求现代人要专门化的从事这门管理。
第三:管理有几个方面: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和创新。在提到决策时,老师曾说了两句他人的名言“做一件事情,在没有最好意见之前最好不要做决定(即集思广益)。如果一件事情,看上去只有一种方法,则此种方法可能是错误。”我想这便说明了我们在做一件事决策时候应把握的两个基本观点。它教导我们不要“唯心主义”同时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老师不拘书本上的知识,概括地提出以下6W和3H的思想,有了这些,我们便能更好的决策第一件事了!
在谈到领导时,老师也同样不遗力的讲述了优秀领导的作风,其中的“不可求全责备,切忌用人唯亲,应当用其才,力戒贻误时间,以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以下两点又是不可或缺的。绝对深度的沟通技能作为一定的激烈措施。沟通是领导能够深得人心的重要保证,而激励便宜是领导能够留住人心的重要措施。
由于本人未能深入研究这门课xxx,只是相当浅显的心得而已,还望见谅!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我对管理学原理中的成本管理感触颇深,因为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开始直接面对众多国际化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强调现代成本管理观念。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企业价值补偿不足。因为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而且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xxx中产生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惊人。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由于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项规章制度名存实亡;企业领导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
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预算约束弱化,损失浪费惊人。
二、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xxx,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xxx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
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的应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
现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现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如下:
1、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产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xxx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应从长远出发雇佣年轻、文化xxx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2、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现代成本动因的理解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过xxx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应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动因。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xxx,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
按照成本全xxx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
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现代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3、立足于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等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应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
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把握机遇,主动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界环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最终实现预定的企业战略目标。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xxx,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四、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成本管理范围的日益扩大,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对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xxx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使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与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如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大背景下,适时生产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的出现。相关科学的引入,使成本与技术密切结合,不但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开辟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xxx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树立现代成本意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xxx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确实,在相关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而单纯的成本降低确实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
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必须指出,这种无穷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战略构筑、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其表现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贯穿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进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确立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成本意识。
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未来的更多收益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比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为未来“增效”而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在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2篇
He Jun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121,China)
摘要: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是学校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自主选课和学校的日常标准化选课的信息量成倍增长,排课的工作量、复杂xxx度将随之增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求。本文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特性和JAVA开发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较好的满足了学校管理者对选课排课管理的需求,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Abstract: Intelligent courses arrange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est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student independent course selection and the school daily standardized course selection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and the workload of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he complexity will then increase. So the traditional manual management mode can not satisfy managers' demand. This paper uses the powerful data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QL Server database system and JAVA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o design a WEB-based intelligent courses arrangement system which better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for the courses arrang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关键词:WEB 教务综合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JAVA;SQL Server
Key words: WEB;Eatmis management;MIS;JAVA;SQL Server
1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容
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随之急剧增加。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始实施弹性的选课学习制度,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中完成所有课xxx(或全部学分)。从而增大了学生选课的不均匀性,使高校教务管理者的工作量日益繁重,手工管理已无法满足学校管理者对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的选课排课管理系统来实现这种功能,选课排课系统只是学籍管理的部分,但却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是否能正常准确运行保证着教学、实验课xxx的具体实施,目前由于该系统的难度和各学校资源情况的差异,大多数学校实行的半智能化、半手工化的混合管理,这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在管理过xxx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造成了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工作效率低,甚至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如何更好的进行选课排课系统管理,成为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的调查和汇总,对学生智能化选课排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的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主要内容包括:①主修课xxx信息注册;②选修、辅修课xxx的注册;③教室资源信息注册;④教师资源信息注册;⑤班级信息注册;⑥学年信息注册;⑦选课排课功能的实现;⑧智能化调整;⑨结果输出、校验等九个部分的内容。
为实现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必须调动教师、学生、教室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强业务培训,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选课排课系统实施细则,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准确运行。
2总体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的总体任务是:实现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管理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系统开发设计的思想是:尽量采用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符合学校管理的规定和实际情况,满足对学生、教师、教室等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xxx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采用模块化xxx序设计方法,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学校管理者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系统功能设计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和系统开发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完成的,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收集学生、教师、教室、课xxx等资源的基本信息,以便集中进行管理。因此,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①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②学生班级信息管理,包括班级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③课xxx信息管理,课xxx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④教师信息的管理,包括教师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维护等;⑤教室信息的管理,包括教室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维护等;⑥智能化选课排课的管理,包括选课、选课、优先级处理等;⑦系统维护:包括数据查询、修改(调整)和统计、输出、备份等。
另外,还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该系统应在登录窗口对使用者进行身份的识别,加入权限的控制。如使用者是管理员,则拥有修改、插入、追加、删除、保存数据的权利,并可对其他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如使用者是数据管理员,则不能够对其他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而普通用户则只能进行查询、统计等简单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可以将系统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解,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最佳的数据库结构会减少数据库的存储量,而且还能使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比较高,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简化基于此数据库应用xxx序的实现等。在数据库系统开始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全面,尤其应仔细考虑用户的各种需求,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
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xxx,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以后进一步设计打下基础。在仔细分析和调查选课排课管理工作过xxx的基础上,得到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xxx如图2所示。
在本步骤中,规范化的构建课xxx库信息表是最关键的,因为不管是学生、教师,都是以课xxx为出发点,学生以选某课xxx为中心,教师以上某课xxx为落脚点,课xxx的合理构建,将为年级教学计划、学期开课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须将课xxx进行以下处理:
①拆分课xxx:拆分对所有学生必修的公共课xxx,如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等,课xxx代码可相同。②定义课xxx:若课xxx的教学大纲、课xxx名称、学分与总学时等属性相同时(不区分文理科),可归纳为同一课xxx,系统只需要采集一次。③控制课xxx的修改与删除权限:课xxx环节是本管理软件基础数据的核心之一,与学生的成绩、选课与排课等密切关联,比如删除或修改课xxx信息,若系统未关联到位,将直接导致历史的成绩、选课等相关数据丢失,因此必须控制。④冗余课xxx数据处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有很多历史的课xxx对现在的在校学生来说,已经不再开设。若直接删除,将直接导致历史数据的全部丢失。我们独特的设计原则是:尊重历史,满足现状,适应发展。对于这些多余的课xxx,只需要改变该课xxx的使用状态即可(设置为不可用),系统将自动对这些课xxx进行屏蔽,但是并不从系统中进行删除。这样不管回溯到哪个时间,都能够准确的查询到历史的状态。
数据库表结构针对本系统,并通过对选课排课工作管理的内容和数据流xxx分析,该系统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图3。
将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转化为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类型,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通过规划,需要设计6个数据表来保存选课排课系统需要的基础信息: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表、班级信息表、课xxx基本信息表、年级课xxx设置信息表、教师信息表、教室资源信息表、系统用户表。1个选课排课结果记录表以及其它中间数据表等。
3选课排课管理系统的实现
数据库的实现在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后,就可以在具体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
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有很多,如ORACLE,SYBASE,SQL Server, INFORMIX,DB2等,各有千秋,根据“选课排课管理系统”对数据量的要求,本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后,就可以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下面是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软件中的“企业管理器”工具实现student_Info表格创建的SQL语句,其它表格的创建方法与此相同:
/*表格名:学生基本信息表student_info,主关键字student_ID*/
CREATE TABLE[dbo].[student_info](
[student_ID][int]NOT NULL,
[student_Name][char](5)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student_Sex][char](1)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student_No][int]NULL,
[student_Date][datime]NULL
)ON[PRIMARY]
其它数据信息表的创建与学生基本信息表的创建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各应用模块和功能模块的设计系统的编码实现用到了JAVA中的JSP和Servlet技术。使用该项技术开发出的本系统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开发维护简便等特点。
在编xxx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对教学时间(课时)、实践时间(课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使以前某一课xxx独占某一教学资源(教室)的情况大为改观,xxx课xxx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实践环节时,不使用的教室可继续上其它课xxx,是资源合理充分的得到利用。
为保证学生的自主选课,系统采用多口径、多层次选课的办法,如可根据教师、专业、学年学期、开课课xxx等进行自主选课,系统根据教室资源的情况和教学大纲或教学方案以及设定的优先级等进行智能化排课,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教师任课即课时任务的公平化,既保证教授们的授课课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工作量的合理分配,为学校的可持续化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4结束语
本系统使用JAVA、SQL sever 语言等技术完成了基于web的选课排课管理信息系统,不但使系统保持了强大的数据库操作特性,而且使系统容易在web上,做到了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的统计和快速的查询,较好的满足了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学籍管理的需求,提高了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汉杰.高校学生管理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2]xxx,xxx全美.当代大学生管理ABC.南京大学出版社,_年4月.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3篇
本学期实时测量技术实验以电子设计大赛的形式,老师命题,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并且组队操作其他的事情(包括设计总体方案、硬件电路、软件设计、焊接、调试等工作)。趣味性强,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xxx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之所以使用avr单片机作为我们的执行核心,不仅是因为老师说avr现在是社会上应用比较多的单片机,也因为想通过使用avr锻炼自己的c 语言编xxx能力,养成良好的c语言编xxx风格。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一种锻炼,一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完全可以把这个当作基础东西,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才可以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少有人会一步登天吧。永不言弃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曾经听过,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欢迎就是因为欠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电压电流测量装置虽然结束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因为由于时间的紧缺和许多课业的繁忙,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最起码我们没有放弃,它是我们的骄傲!相信以后我们会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对待我们的学习、对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激情永远不会结束,相反,我们会更加努力,努力的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发展自己的优点,去充实自己,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长短之后,我们会更加珍惜拥有的,更加努力的去完善它,增进它。只有不断的测试自己,挑战自己,才能拥有的成功和快乐!to us, happiness equals success! 快乐至上,享受过xxx,而不是结果!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珍惜每一分一秒,学到最多的知识和方法,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个是我们在实时测量技术试验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以后都将受益匪浅的!
趣味性强,不仅锻炼能力,而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xxx中,互动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老师提出的革新非常的好,认为本学期的实验模式非常实用。但是提议可以申请将课xxx浓缩,在一定时间内只做这个,只有高度的集中才能作出好的东西。时间的紧缺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希望老师可以为我们知道一下以后的发展方向。如果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动手焊接以及参与其他的各个流xxx,有专门的知道就更好了。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曾经听过,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欢迎就是因为欠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4篇
在听课过xxx中了解到项目价值的提升是对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不懈追求,也是工xxx造价咨询业发展与拓展的方向及动力。课xxx从工xxx造价视角阐述项目价值的表象、内涵及本质,分析项目价值之于项目利益相关者诉求及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性,揭示不同类型的理论、方法、工具提升项目价值的内在机理及实现路径等。
其中项目价值提升的思路一节中有项目成功的标准、提升项目价值的思路与路径、项目价值提升的案例、项目价值提升最具辐射性的四大手段;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价值管理理论;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可建筑性,课施工性分析理论;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设施管理理论:工xxx造价咨询业的拓展。
现在一般的建筑只考虑美观或者只考虑其他当一方面,就会造成价值不能最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工xxx造价这时候就要发挥作用了,工xxx造价的作用:
投资决策的需要。建筑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各级政府在安排不同阶段的建筑业发展计划和基本建设规模时,必然要根据财政能力和工xxx造价水平的发展趋势来确定。而工xxx造价水平的确定,是依靠长期的工xxx造价资料的积累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测算的结果。所以,工xxx造价资料收集的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是否准确,决定了工xxx造价水平测算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宏观决算。
工xxx定额的编制和管理的需要。定额的编制是在收集大量编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类资料来源于各类标准规范以及具体的工xxx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属于定额编制的技术资料;另一类资料来源于工xxx的实际结算资料和建筑市场的劳务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价格等,属于定额编制的经济资料,技术资料是定额编制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庞杂,但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经济资料,如建筑材料价格,劳务价格,机械的租赁价格以及与工xxx建设相关的服务价格都会随着供应情况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因此,工xxx的结算价格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定额编制所收集的造价资料也就不断地变化。我们的定额的编制和管理中,应当及时收集工xxx造价资料,使定额所反映的价格水平贴近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
造价咨询单位服务的需要。工xxx造价资料的积累是工xxx造价咨询单位经验和业绩的积累,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名牌企业形象,企业不仅通过服务来积累资料,还应当通过社会上发布的工xxx造价信息和市场调查来充实资料,以便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行情和有关工xxx造价的政策法规,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咨询服务。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5篇
一、引言
上海海洋大学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上海的区位优势,于2010年率先在上海市开设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作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数计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教学大纲仅要求该课xxx讲述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但数据库原理在与后续专业课xxx的衔接上迫切需要加入海洋相关项目的案例,引导学生使用数据库存储管理海洋数据,从数据库中发现、分析出现的海洋灾害,利用海洋为人类服务,如“风暴潮”灾害、“赤潮”灾害、海水养殖等。
二、数据库原理课xxx现状
数据库原理课xxx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xxx,目前授课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讲台授课模式,教师课堂授课、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被动听、课后做作业,有些学生干脆抄袭作业,学生自觉参与差,教学效果一般。现阶段数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材、大纲中缺失专业的海洋特色。多源、动态以及空间关联性等海洋数据特性使得其有别于传统工业数据,现有的数据库原理教材中均无海洋特色的数据,教学大纲中也对此无要求。
2.课时量有限,实践课时偏少。数据库原理总课时为48学时:讲授32学时,实践16学时。做8次实验:Create语句建库和表,单表查询,多表连接查询,子查询,数据更改,视图的定义和使用,安全管理,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没有足够的课时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使用的实验。
3.数据库和编xxx语言C#在同步开设。数据库原理和C#同一学期开设,按照课xxx进度,只有在学期末才涉及到编xxx语言和数据库的接口,学生缺乏系统训练的机会。
4.机房中软件更新落后于数据库发展。机房中安装的实验软件是SQL Server2008,实验环境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但SQL Server 2012和SQL Server 2014版本已经包含混合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内容,其对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很有帮助。
5.师生互动少。虽然授课教师加入了学生的QQ群、微信群,但学生在平时授课中主动性差,除了学期末答疑期间,极少有学生主动提问,师生的交互仅限课堂内有限的时间。
三、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数据库原理
翻转课堂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准备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学模式,整合学习过xxx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协作学习提供服务。数据库原理课xxx的特点之一是理论知识点较多,侧重于实践,教师可准备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将这些理论知识点串连起来,用实践的方式加以论证,但仅仅是抽象的理论讲解不能满足课xxx应用实践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点具体化。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6篇
【关键词】KM教学法;数据库原理;关系数据库
1.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各行各业存储数据、管理信息、共享资源的最先进最常用的技术,是企业、机构乃至整个信息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数据库原理》课xxx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xxx,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xxx。
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过xxx中,探索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KM教学法引入《数据库原理》课xxx的教学过xxx中,尝试和探索将知识逻辑结构图和思维导图应用于课xxx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数据库原理》课xxx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xxx。课xxx内容不仅涉及与数据库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数据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还涉及SQL操作,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又要能基于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系统,课xxx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数据库原理》课xxx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由于知识点抽象、概念多,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枯燥、似懂非懂、难以掌握。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本课xxx没什么实用价值,而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多年的《数据库原理》课xxx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之后,仍然不会“用”数据库——不会设计数据库,不会管理数据库,不会开发数据库应用xxx序。
将KM教学法应用于《数据库原理》课xxx旨在改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该课xxx的兴趣,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法
KM教学法的机制
知识逻辑结构是通过知识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给出所论知识系统的总体框架,表示了其中各知识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是从宏观层面而论的,而思维导图则是从微观层面揭示了知识子系统中思维过xxx的一种自然导向的表达。KM教学法将“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既注重传授具体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核心思想是引导学生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主体,贯穿、融入“思维导图”方法,构造综合集成、逐层递阶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xxx中,先讲框架或结构,把课本知识变“薄”,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全貌一目了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且很容易理清知识总体条理;然后在框架中填充知识,也就是把课本知识变“厚”;而在介绍微观知识的过xxx中,借助思维导向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最后再把填充知识概括起来,即把知识变“薄”回到主框架中,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进入下一部分知识。从而形成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主体贯穿、将思维导图融入进去的一种综合集成、多层次递阶的知识认知体系,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事物的科学规律。
KM教学法的实现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7篇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数据库应用教xxx这门课,以前并不知道这门课是干什么的,也不懂得什么是数据库,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虽然了解的不是非常多,但也有了初步的一点认识。现在我们要持续三天数据库实训。
我大概的明白数据库技术是处理信息,管理数据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实用等特点。因为我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我学起来就感觉很难,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于是心里充满了对这门课的神秘感,在第一堂课上我听得很认真,我感觉它与其他的课xxx没有什么联系,不需要其它太多的知识,我想它可能是一门从头开始学的课,就没有太多的担忧,然而事实并不是我想的这样,随着时间的延长,我发现每一堂课都比前一堂课难,逐渐的我听得就越来越吃力,还好书上除了理论知识外还有很多例题和图片,这对我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老师每堂课都用详细的和书上相似的PPT,并且老师讲的非常细致,书上的每一个知识他都会仔细的给我们讲解,有时遇到比较难的问题他还会很耐心的讲解好几遍直到我们都明白了为止,有时候我们好多人都没有听,但只要有人听,她就会很认真的讲。现在很尴尬啊,做实训题的时候,老得翻书。很快这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数据库这一门课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很多,尤其是老师的耐心,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每一次还在睡得正酣时就有不想去上课的冲动,但我都克服了,因为我想到老师从那么远来给我们上课,她能来,为什么我不能,所以每次我都会说服自己要好好上课。
这不仅仅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她也告诉了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做人。再做任何事时都应该认真负责,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因为有人还是想听,所以每次有人说话时,老师就会说你可以不听,可以睡觉,但不能影响其他人听课。上次清明放假时,好多人想回家,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有来,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很理解我们,有时候当别人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思考自己有没有去理解过他人,这是相互的,就像老师理解我们一样,我们也应该按时上课,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做完了作业。在这里我要谢谢老师同学们。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8篇
关键词:SQL Server数据库;课xxx优化与改革;项目导向
SQL Server Database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and Reform
YU Qiang,FANG Yue-sheng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_SQL Server Database_ course to optimize and reform the necessity,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ode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SQL Server database;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and reform of project oriented
1《SQL Server数据库》课xxx优化与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2]。因此,提出对《SQL Server数据库》课xxx进行优化与改革。
2《SQL Server数据库》课xxx优化与改革的内容
设计思路
本课xxx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xxx目标,设计课xxx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来构建课xxx内容。
课xxx结构是以“建库、用库和管库”工作任务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数据库基本原理”、“SQL Server的安装”、“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创建和管理表”、“操纵表中数据”、“创建和管理索引”、“创建和管理视图”、“创建和使用存储过xxx和触发器”、“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SQL Server的数据转换”、“SQL Server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等11个学习项目。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xxx思想,将课xxx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数据库应用为基础,展开数据库管理的教学过xxx。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分组讨论、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给与师生以创新的空间。
教学设计
根据课xxx内容的设计,设计出学习项目,对照各个学习项目中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与细化,划分为具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下面以数据查询为例来设计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教学模式的改革
《SQL Server数据库》课xxx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表1数据查询项目学习情境的设计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19篇
跟老板做了两个算是比较大的项目,数据库主体都是我设计的。第一个感觉很失败;第二个现在正在用,虽然总结了第一个的教训,但感觉还是有些遗憾把这过xxx中的一些心得记在这里,以便日后用到时来查阅。若以后还有机会再设计数据库――现在倒还有些期待,呵呵,再有新的体会,也全部补充到这里。
1.尽量使用数据冗余。
随着磁盘容量的大幅飙升,这一点已经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当然冗余归冗余,不能把数据的关联弄的乱七八糟的。
本科数据库课xxx中学的知识直接拿来,在实际中会出大问题。满足三级范式的数据库结构会(全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总结及小结)让你面对大量的连表查询,应用xxx序中会用到大量的数据库访问,既繁琐(烦死你)又使xxx序运行速度减慢。
2.尽量不要使用varmax)类型
这一点主要是用动软代码生成器自动生成代码时,如果varchar的最大长度指定为max,在自动生成代码时,它无法生成这一最大长度,需要手动补进去。
现在感觉用个var1000)就够了。
3.使用预留字段。
数据库表(尤其是动态表格),在你把所有字段都设计好了之后,再添加几个备注字段和预留字段。
之前我觉得这样做没多大意义,因为预留字段的'列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样xxx序中使用的时候就会让人费解。但现在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很有必要的,即便在用到时需要自己十分清楚之前预留的无意义字段现在表示什么意义不过我的第二个数据库中还是没采用,这也是遗憾之处啊。
个人感觉用note1、note2、r1(r表示reserve)、r2、r3,2个备注字段和3个预留字段就足够了,再多的话就不容易记住哪个字段具体表示什么意义了,容易晕。类型就都用var200)吧。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0篇
本着学以致用,培养兼具信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河北经贸大学对管理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据库课xxx进行了改革尝试,2012学年在部分班级中开设了《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教xxx》。通过一学年的探索,在教学、实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可行性的研究分析。
一、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xxx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课xxx一般是开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是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接着第二学期是计算机语言xxx序设计或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所以,学生直接由简单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学习一下跳跃到专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缺乏一些相关逻辑课xxx的基石,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地进行教材的选择,结合文科管理类学生的情况,教材的选择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概念清晰,逻辑性强,面向应用,兼顾基础理论;二是例题丰富,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易于理解;三是大量的理论练习题和上机练习题,知识点覆盖全面。另外,在课xxx安排、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也不断地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一个SQL Server数据库的应用实例。首先,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参与,对将要学习的SQL Server数据库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有了切身的体会,也对将要学的内容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其次教师收集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初步的学生学习档案。对每一位学生所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和掌握xxx度有了大概了解,为以后的学生分组教学也提供了一些依据。
在整个授课过xxx中打破原有布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用项目中的问题为引线,在讲述项目实例的过xxx中,将每章的知识点融入。项目实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数据消费模式,一般有企业生产经营中进销存管理、人事方面的信息管理、财务方面的金额管理以及教育方面的考试信息管理等。一般的教材设计的管理系统开发实例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数据。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了学生基本数据信息管理、课xxx信息管理、学生选课数据管理。再还有就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图书借阅数据管理以及图书馆藏书的数据管理。
笔者在教学中就以“在线测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为应用项目贯穿各章知识点(见图2)。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首先是数据库的设计,在该系统中包括了题库数据表、考生信息数据表、考生成绩表以及考生的答题表。数据库的设计是对现实世界对象进行抽象,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就要融入概念模型的建立,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即用E-R模型来描述概念模型。在该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中包括了常用的数据类型。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难点在于xxx序功能模块的设计,在这个项目中包括了常用的功能模块即用户登录判断过xxx。在这个模块的设计中融入了xxx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即顺序、判断、循环结构。第二个功能模块是随机抽取考题模块,该模块的设计中融入了常用的随机函数的应用。第三个功能模块是考试成绩统计模块,该模块中融入了常用的SQL语句和聚合函数的应用。
计算机课xxx重在实验操作上,河北经贸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xxx序设计课xxx是68学时,其中上机学时为34。即每周是一次上课一次上机实验。每周的上机内容都要精心设计,前5周学生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第6周实验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平时测验,就用授课的项目实例即“在线测试数据库”系统来测验,通过测验可以得到学生的成绩库。一是对学生当前学习状态有所了解,二是在接下来的课xxx内容安排中,可以以此为例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操作。学生在实验中既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者,又是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者,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次实验都在之前的实验结果基础之上完成,环环相扣。整个授课过xxx中以项目实例为驱动,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各个知识点相互衔接,逻辑性强,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最终形成完整的应用系统。
当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稳定教学团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在讲授该课xxx时,教学实例是要根据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深入了解、熟悉教学对象所在专业的情况,以便联系不同的专业进行实际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性要相对稳定,以保障教学质量。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1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xxx;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已经开设了多年的数据库教学,总结近年来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对该课xxx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数字媒体行业人才的需要。
1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本专业属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xxx较少,侧重于应用型课xxx。同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xxx采用中国人民大学的优秀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并未参照国外经典教材,授课内容也有所删减,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主要授课内容为:原理部分包括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代数、SOL语句、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设计和应用包括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总结近几年来教学实践过xxx,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本专业课xxx围绕数字媒体的应用设置,所以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xxx较少,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编xxx能力不强,因此对于较抽象的原理知识,如:关系代数等内容,学生掌握存在一定难度;对于SQL语句的学习,学生只是照搬书上简单的例子来操作,对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没有融会贯通。后续的项目实践中,不能从应用的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导致设计的数据库性能较差,实用性较弱。
2改革措施
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坚持“应用性”和“渐进性”原则,对本课xxx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合理规划课xxx内容
对数据库原理中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数据模型、关系模式、范式等,我们采用用案例式教学和验证性实验相结合;对数据库设计以团队实现项目的方式讲解,具体如下: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2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教学方法;应用
Teaching Research of Databa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Zhang Yan,Mao Lijun
(Xi’an Peihua University,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an710065,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atabase technology penetration by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to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features,combined with each specialized in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nd goal,the purpos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points from the database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and cultivate the talen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atabase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Database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Application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课xxx,已经从计算机专业渗透到了非计算机专业,现已成为财会等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针对当前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否很好地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转化为实际应用,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能力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学习目的
二、教学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是比较牢固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实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入知识点,这个方法固然好,但是却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xxx来说,这个方法更显得苍白无力。实例教学法就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在课堂教学过xxx中首先举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学习完今天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做什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学生就会围绕着这个教学任务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学生等到老师讲完了,才回过神来,才知道今天老师想讲什么内容,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数据表之间的关系”这一节时,我首先将一个已经建立好关系的数据库打开,并对这个数据库进行一些相关的操作,告诉学生建立关系的目的和好处是什么,通过演示,学生很快的明白了:数据表之间必须有关系;有几种可能的关系;有了关系对数据表的访问和管理将变的非常方便。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听课非常认真,上机实践时不断提问,甚至一些学生还问到了下节课的知识点。由此可见,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当然也非常好。
(二)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即通过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xxx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据库的教学中,此方法常用于上机实验课的教学。
好的任务可以巩固知识,锻炼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数据库的教学中,首先,利用第一节课讲完所有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上机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都会碰到一些问题,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次课的知识点,他就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完成上机作业。如果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知识点,甚至还能作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xxx中,可以采用以教师讲课为主并辅助学生上台讲课和学生自己讲评的教学方式,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讨论教学内容。我在讲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时常用此方法,比如,在讲“如何使用数据表”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书本上的内容。上课时,指定几个同学上台来讲,然后让其他的同学来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缺点。最后,我再讲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成主动去讲,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归纳总结法
知识都是相通的,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应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性,经常地总结前后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在介绍数据库软件时,有一些菜单和界面和学生学习过的其它软件是类似的,我就注意经常给学生提示有一些菜单或者功能是他们以前学过的,并对他们的用法进行总结,对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以前了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归纳总结法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不断地归纳总结自己讲过的知识,也应鼓励学生多归纳总结自己学过的知识。
(五)综合实训的教学法
在课xxx内容教学完成后,应该给学生留一部分实训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本门课xxx所学的知识点开发一个实例,使学生明白在实训中应该做什么,也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训教学过xxx中,本着以选题为主线,结合选题,采用精讲,重点讲解在上机实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完成本选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和知识面进行拓宽和加深。在实训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起辅导、提示作用,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完成综合实训内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3篇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案例教学;验证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据库”课xxx是信息管理及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课xxx。但“数据库”课xxx抽象、实践性强,部分学生在学完该课xxx后总是一头雾水,对很多概念仍然似懂非懂。亲身经历告诉我这不完全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在有限的学时内对所学知识缺乏有效的实践检验环节,学习只能依靠陈述式记忆,不能上升到xxx序式记忆高度,只能局部理解知识点,没有一条实践的主线对知识点的贯通,自然对课xxx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首先通过引入了数据库设计的特点及其教学难点,然后结合信息系统开发及多年教学工作给出了一种基于案例为主线的数据库设计及结果验证方法,最后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2数据库设计的特点及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xxx等人的总结,数据库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两点:其一,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规律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其二,数据库设计是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相结合。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说明在数据库设计中,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但除了技术之外更重要的还有管理和基础数据的准备。管理一部分是指对数据库建设本身这个大项目的管理,另一个隐藏含义是指企业的管理流xxx规范化、制度化、成熟化,后续课xxx“管理信息系统”将要解决该问题。它说的是数据库建设与企业的业务管理密切相关,如果企业的业务流xxx没有规范化、经常在变,那么任何人不可能设计出满足这个企业的数据库。“十二分基础数据”则强调了基础数据在数据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数据的准备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表结构以及用户使用的方便性,甚至是数据的一致性。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给读者办证功能中,考虑输入每个读者的专业信息时,由于一个学校的专业是相对固定但又可能会有变动的情况,所以在设计图书馆数据库时就有必要建立一个“专业”数据表,维护学校的专业信息,在需要输入“专业”信息的地方,不是让用户输入,而是直接将“专业”表中的数据显示给用户供用户选择,这样不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而且可以防止用户输入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相结合
由教材,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指设计出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要满足系统所有处理(行为设计)所涉及的数据存取操作。数据流xxx图和数据字典详细的描述了应用系统的行为(处理)以及所涉及的数据,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要为这些所涉及的数据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组织方式,所以结构设计是必须与行为设计为前提的,行为设计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OA的文件审核中,如果每个文件只需要一个人审核时,那么直接在文件信息表中增加“是否审核”、“审核人”和“审核意见”等属性就可以满足要求,但如果审核是固定流xxx:文件――主管xxx―财务xxx―副总经理xxx―总经理审核,那么至少需要增加一个审核表(审核表中有所审文件、审核人、是否审核、审核意见等属性)即可以处理,更进一步,如果审核流xxx不固定,有的文件只需要主管审核就可以,
有的文件必须有财务审核……相应的数据库设计就越来越复杂了。所以说结构设计必须和行为设计相结合。
从数据库设计的特点可以看出数据库设计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离开了实践,数据库课xxx的教学没有任何意义。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来源于实践就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检验是为了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真正体会数据库的内涵与实质,避免空对空的学习。
3案例教学及验证方法
鉴于理论课时的限制,只有在教学过xxx中充分安排好数据库课xxx教学的各个环节,理论课xxx阶段学好数据库基本原理及设计的方法,数据库课xxx设计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系统简单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任务并对完成的设计进行简单的验证。验证是关键,让学生深刻体会设计出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能否满足用户的数据处理要求(行为设计),从而消除学生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脱节的现象,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基于案例为主线的数据库设计及结果检验方法简单过xxx如下。
(1) 针对具体应用,确定系统边界及功能,通过企业业务流xxx分析,最终得到系统需求――数据流xxx图和数据字典
数据流xxx图是从计算机视角描绘系统的逻辑模型,只描绘数据流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情况,是逻辑系统的图形表示。数据流xxx图具有对复杂客观流xxx的高度抽象性(在图中去掉了具体的组织结构、工作场所、物质流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处理等抽象数据)和概括性(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xxx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可反应数据流之间的概括情况);而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的进一步补充,图1给出了借书过xxx的数据流图(图中正方形表示外部实体,圆角矩形表示处理,右开口矩形表示数据存储,带箭头线段表示数据流)。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篇幅限制,省略图1所对应的数据字典)描述了系统所有处理要求和信息要求,根据处理要求和信息要求能够抽象出实体及其实体间的联系,从而得到系统的概念结构。
图1读者借书数据流图
(2) 根据需求分析,逐步得到系统的总E-R图,得到系统的概念结构设计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完全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本质,认为概念结构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中间层次。其实不然,概念结构能够清晰的反映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逻辑结构虽然也能通过外码引用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但它很不直观,不具有易理解性的特点,所以数据库设计往往先得到概念结构,然后转换成逻辑结构。图2给出了图书馆借还书系统的简单E-R图(只列出了实体的主要属性)。
图2图书馆借还书简单E-R图
(3) 根据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将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式,并进行优化,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最终的数据库表结构
图2所示的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进行优化后得到以下数据库表(带下划线的是主码,斜线是外码):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4篇
新一轮课xxx改革如浪潮般滚滚而来,我和同事们一起搭上这艘巨轮,参加了新学年语文新课xxx培训。
我个人感觉新课xxx有这它突出优点:现在教师的职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激励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xxx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以下是我学习新课xxx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习新的课xxx标准,领会课xxx改革精神。
《新课xxx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教材应尽可能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语文新课xxx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应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教师务必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一堂语文课,学生不仅在阅读课本,还在阅读教师。这对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都是学生不喜欢的。而新课改的精神则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有人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其次,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再次,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教师做到教学观念的根本改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上课的学习热情。
三、新课xxx实施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教学
新课xxx改革的基本理念中的第四点明确指出:“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xxx和基本形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学生参与教学蕴含着重要的现代课xxx理念:活动、民主、自由。新课xxx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xxx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应该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统一之中,课xxx目标的三个维度能够全部落实。”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5篇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数据库应用教xxx这门课,以前并不知道这门课是干什么的,也不懂得什么是数据库,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虽然了解的不是非常多,但也有了初步的一点认识。
我大概的明白数据库技术是处理信息,管理数据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实用等特点。因为我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我学起来就感觉很难,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于是心里充满了对这门课的神秘感,在第一堂课上我听得很认真,我感觉它与其他的课xxx没有什么联系,不需要其它太多的知识,我想它可能是一门从头开始学的课,就没有太多的担忧,然而事实并不是我想的这样,随着时间的延长,我发现每一堂课都比前一堂课难,逐渐的我听得就越来越吃力,还好书上除了理论知识外还有很多例题和图片,这对我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老师每堂课都用详细的和书上相似的PPT,并且老师讲的非常细致,书上的每一个知识他都会仔细的给我们讲解,有时遇到比较难的问题他还会很耐心的讲解好几遍直到我们都明白了为止,有时候我们好多人都没有听,但只要有人听,他就会很认真的讲。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VFP的开发环境,项目管理器等知识,还记得上第一章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这一门课xxx对我们来说比较难学,也鼓励我们不要放弃,要慢慢的理解,老师总是态度很和蔼的与我们说话,更减少了我们对这一门课的恐惧感。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与教学知识相关的实验内容,一般在每堂理论课后都会有实验课,所做的实验都是我们刚学的那些基本的,重点的知识。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加深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刚开始做实验时,因为是初学,所以老师会把所有的步骤都写上,让我们照着做,先熟悉它的基本操作,再慢慢的理解,时间久了,老师就会省去一些简单的步骤,让我们自己练习。并且每次实验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比如下一次实验时当中有的东西就要用到上一次或前几次的实验内容。如果第一次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就会影响到下一次的实验,刚开始我因为不熟就做不完,也不知道与以后的实验是有联系的,偶尔做完了也不知道保存,直到做到下一次实验不会做去问老师时,才知道那是上节课的内容,于是我又从第一次重新开始做起。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赶不上老师的进度,每一节我就会忙于做以前的任务,而不能及时做当天的,从而总觉得自己很忙,但又不知忙了些什么,更不能及时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使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自然也就觉得学起来很吃力。
书中第二章给我们介绍了VFP的基础知识及数据运算,这一章内容让我对数据库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也为我以后学习数据库打下了基础,因为基础的东西才是一切学习的前提,没有这些知识又怎能继续学习后面的知识。第三章讲了表的基本操作,如对表结构的认识,如何创建表和修改表操作,排序与索引,数据表的统计,工作区与多表操作,表文件等。这一章内容是数据处理与操作的前提基础。每一章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相扣,关系密切。这对我们学好这门课有很大帮助。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数据库有很多优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用,第一,它可以实现数据共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这样大大方便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第二,它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与其他的一些文件系统相比,因为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这一特点使我们的操作更方便更快捷。减少了时间的浪费,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第三,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数据库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的这一系列特点都决定了它有很强大的功能,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效率和质量,是一门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门课xxx。我们应该重视它,使其更好地帮助我们。现在想起来还有一点点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听。
很快这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数据库这一门课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很多,尤其是老师的耐心,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每一次还在午休时就有不想去上课的冲动,但我都克服了,因为我想到老师从那么远来给我们上课,他能来,为什么我不能,所以每次我都会说服自己要好好上课。这不仅仅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启示,更重要的是,他也告诉了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做人。再做任何事时都应该认真负责,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因为有人还是想听,所以每次有人说话时,老师就会说你可以不听,可以睡觉,但不能影响其他人听课。上次清明放假时,好多人想回家,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有来,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很理解我们,有时候当别人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思考自己有没有去理解过他人,这是相互的,就像老师理解我们一样,我们也应该按时上课,尊重老师,理解老师。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数据仓库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越显重要,而系统中的学生数据信息尤其重要,也就是说,建立好的学生信息数据仓库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的学生数据库设计具有大量数据不一致性、数据冗余度高、数据更新速度慢、数据组织形式复杂且不同等缺点,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要求。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平台,从大量的学生信息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为高职院校不同管理层提供丰富的报表和决策依据。
1、数据仓库定义
数据仓库的概念提出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尝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支持管理层决策分析,从而形成了数据仓库技术(Data Warehousing,简称 DW)。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主要功能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中,学生数据仓库应当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够动态更新、整合的学生数据信息管理、查询、报表显示、删除等功能。
(2)能够分析每一个学生、每一门课xxx、不同年级、学生课xxx年级数据相关性等。如对学生的平均成绩、课xxx的平均成绩、班级成绩方差、年级成绩标准差等进行分析。
(3)能够通过学生的信息分析教师的行为。
(5)能够对数据的分析作出预测。
3、 数据仓库的设计过xxx
本文研究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设计,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的特点,数据仓库的设计过xxx采用如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待建模的事务处理,例如,学生、课xxx、时间、考试成绩、奖罚等。
第二步:选取事务处理的粒度。该粒度是基本的,在事实表中是数据的原子级,如果,一门课xxx成绩、一个学生信息、考试时间等。
第三步:选取用于每个事实表记录的维。典型的维是时间、学生、课xxx等。
第四步:选取事实表中的度量。
4、 学生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设计
模型设计是构建学生数据仓库中重要的一环,面向学生主题的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模型设计分为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三个重要阶段。
概念模型设计
本文设计采用信息包图,信息包图能够解决数据采集和表示的困难,它提供了一个多维空间建立学生信息模型的方法。创建信息包图包括定义维度、类别、度量指标等几个方面。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数据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学生数据信息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学生成绩分析,通过对学生信息中的课xxx、专业、时间、任课教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规律。我们以学生综合测评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将学生成绩信息进行信息打包,如图4-1所示:
(1)确定关键度量指标:实际成绩、预测成绩、预测偏差。
(2)定义维度:课xxx维、时间维、专业维、任课教师
(3)定义类别:类别提供一个指定维的详细信息。
课xxx时间专业任课教师核心大一文科教授主干大二理科副教授支撑大三讲师选修助教度量指标:实际成绩、预测测评、预测偏差
图4-1 信息包图
逻辑模型设计-星型图
星型结构是构建数据仓库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它能够清晰反映概念模型中各实体间的逻辑关系,设计简单,检索查询方便,使设计者能够完整地掌握系统的数据流xxx。因此,利用星型图建模技术设计完善的数据仓库逻辑模型。
星型结构由两类基本表组成:事实表和维度表。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工作和决策分析需求,学生综合测评表作为基础事实表,课xxx、教师、学生、时间可以做为维度表。如图4-2所示:
ETL设计
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即数据抽取、转换、装载的过xxx,是从源文件或源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经过清洗、转换、集成后,将其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去。主要完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数据仓库的分析处理的设计。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Microsoft SQL Server的数据转换服务(Data Transmission System)设计器具有扩展性好、编xxx效率高、支持多种数据源的特点,
下面以学生综合测评事实表分析为例,具体讨论ETL设计过xxx。执行ETL过xxx时,第一次处理采用完全处理方式,以后的ETL过xxx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用SQL Server 2005企业管理器的DTS包设计器完成的部分表的DTS转换包图。每一个任务用SQL语句选择数据源和所需要的属性,如果数据不能直接装载到数据仓库中,则可以使用ActiveX Script创建脚本完成特定的转换功能。
多维数据模型设计
MDX ( Multi-dimensional Express)支持对多维数据集的操作,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对多维数据进行时,可以通过ADO/MD对象模型和PivotTable Semite提供的服务,同时,SQL为多维数据仓库提供了DSO编xxx接口。因此,高职学院决策层或管理层可以根据学生的维度和度量值,构造MDX查询语句进行多维查询分析,利用ADO/ MD对象模型的Cellset对象存储多维分析结果,最后显示多维数据。
5、 学生管理系统OLAP数据分析结果
OLAP技术技术的核心是维度这个概念,通过OLAP技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汇总,形成图标等形式,使决策者或管理者能够直观清晰的看到分析结果。本文基于学生综合测评建立起的学生数据仓库,对其进行多维度、聚集度的OLAP分析后,其结果如下:
(1)担任学生干部、农村来的的学生综合测评普遍好。
(2)核心课xxx、任课教师是教授的课xxx总体成绩好。
(3)德育成绩、实践成绩好的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也好。
(4)各门课xxx成绩好的学生德育成绩、实践成绩和综合测试成绩也好
(5)各门课xxx成绩好的学生德育成绩、实践成绩和综合测试成绩也好
(6)大一学生的总体成绩比大二学生的总结成绩好。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工xxx,在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等各个方面激烈竞争环境下,有效的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和联机分析技术,能够为决策者或管理者提供快捷、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根据信息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7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新技术手段的重视xxx度逐渐提升。使得计算机专业逐渐发展成最受欢迎的专业课xxx。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确保高校计算机专业课xxx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全面衔接。理论上来说,采取数据库课xxx教学改革模式,能够在一定xxx度上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继而实现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
1高校计算机数据库课xxx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在实施高校计算机专业课xxx教学过xxx中,采取数据库课xxx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xxx度上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减少高校计算机专业课xxx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xxx教学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1.1认识xxx度不高
数据库课xxx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重点课xxx,其对于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推进计算机专业课xxx教学顺利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数据库课xxx发展的时间不长,而且该课xxx仅体现在考查课xxx上,导致众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课xxx教学的重视xxx度不高。在数据库课xxx综合考核过xxx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按照规定对相应实验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只是依靠书本进行知识点摘抄,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的了解。加上数课xxx本身属于一项综合课xxx,其中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不仅仅包括数据库相关知识,还涉及软件开发相关知识点,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的了解xxx度,借以保证学生计算机专业学习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的认识xxx度不高,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涵养,对计算机专业发展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1.2设计选题不合理
在进行数据库课xxx教学之前,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数据库选题,借以提升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的兴趣。但是目前在实施数据库课xxx之前,并没有按照规定实施数据库选题,造成数据库课xxx在实施过xxx中存在问题。这不仅仅影响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高校计算机专业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3课xxx考核管理存在问题
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xxx学习的过xxx中,需要教师按照数据库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但是由于数据库课xxx考核管理存在问题,导致数据库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学生数据库课xxx考核效果。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xxx相比较,数据库课xxx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设置数据库课xxx考核管理体系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考核系统,避免在数据库课xxx考核管理过xxx中出现问题。但是目前在实施数据库课xxx考核管理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数据库课xxx考核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课xxx考核管理制度与实际要求的贴合性,而且传统的数据库考核只是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能发挥学生主观性特点,造成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的了解不足,对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2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xxx的教学改革
2.1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科技发展的栋梁,且肩负着科技兴国的重任,为此应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数据库课xxx教学设计中的应付了事反映了学生浮躁的学习态度,也体现了此学校当前的学习风气,暴露了学科教师不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此,学校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在教学过xxx中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研与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严谨科学的态度会为其将来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规范课xxx管理
在进行数据库课xxx管理的过xxx中,需要教师对数据库课xxx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制定针对性课xxx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在进行数据库课xxx教学过xxx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任务,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这不仅仅能够保证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保证数据库课xxx管理的规范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阶段性数据库设计来说,需要教师度学生阶段性数据库设计成果进行验收,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处理,并按照更新结果组织学生答辩。学生在完成相应答辩后,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答辩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在提升教学对学生知识素养了解xxx度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对数据库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从数据库课xxx规范管理过xxx中,了解到按照规定的顺序实施数据库课xxx规范管理,不仅仅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数据库课xxx专业知识时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对数据库专业知识的了解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3构建科学的考核方式
理论上来说,每个学生在进行数据库课xxx考核过xxx中,所选取的考核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必须按照学生所选取的题目制定考核内容,避免在数据库课xxx考核过xxx中出现问题,从根本的角度上提升数据库课xxx考核效果。在进行数据库课xxx考核之前,需要按照学生对该课xxx所掌握的知识点制定考核目标。为保证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制定分级别考核制度,并按照考核制度流xxx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明确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知识点掌握xxx度。除此之外,在进行考核的过xxx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数据库课xxx知识点提问,确保学生对数据库课xxx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结语
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在规范教学设计的过xxx中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注重学科的严谨性与创新性,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进而也可以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数据库课xxx的开展,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部分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策略,并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以更好地实现数据库的规范化教学,以便为其他的课xxx设计也提供更多的经验与方法。
参考文献:
[1]xxx.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VF)课xxx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6).
数据库课xxx总结 第28篇
在开学初的通识课抢选中,我好不容易选到了(现代学习技术)这门课,本来以为这门课跟其他通识课一样,纯粹是死板的理论课。没想到第一次去上课就让我完全打消了逃课的念头,老师提到的一系列现代学习技术的软件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课后我马上下载了并抽空去学习杂志制作、音频、视频剪辑等技术,原本以为制作杂志等技术性强的东西离我太远了,接触后才发觉原来是这么有趣的。
到了分组研究时,在众多研究话题中,“对_的研究”这一话题使我眼睛一亮,听说我们学校之前有个彩虹社,据说还是中国大学第一个关于_的社团,曾一度在各大学引起风骚,后来因种种原因该社团被取消了,茶余饭后也常与同学谈起这个话题,现在终于有机会探究这个话题了,于是我报名加入了这组。
在整个过xxx中,我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魅力与作用。从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到调查过xxx,再到调查过后总结,大家都热情高涨,积极卖力,才有我们最后的成果。为了能为我们小组出份力,我也有目的地学习了几种多媒体技术,翻阅了大量资料并与同学和组内其他成员交流。这次调查结束了,最后还是回到我们研究的目的上,真心希望我们这次调查能让同学们对_有个全新的认识,对_者有更多的理解,让他们在感情上活得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