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持词的结束语(合集3篇)

会议主持词的结束语 第1篇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更大。播音主持队伍面临着社会的、体制的、观众的、技术的以及自身的多方面考验。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管理好和使用好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在整个媒体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结合笔者对于播音主持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思考,就当前播音主持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建议。

1 播音主持队伍的现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素养问题;二是节目制作和传播的机制问题。部分主持人对于节目内容生疏、语言生硬呆板,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表现出与节目内容相悖的情感。特别是在地方台,由于播音主持人员数量少,部分主持人需要为多个节目串场,不同节目间的性质差别大、内容也不尽相同,播音员对于节目了解和参与的程度较低。

当前,在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一是部分年轻主持人阅历不足、缺乏主持经验;二是文化素养、知识水平较低;三是业务能力难以满足节目需要。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首要因素是录用主持人时较多注重外在形象、语音条件和表达能力等外部素质,而对于内涵的考察较少。同时,在工作中,部分播音员主持人没有用高标准、新观念来要求自己,业务能力和文化功底难以适应节目的变化和发展。部分播音主持人不能正确使用普通话、顺畅简明表达内容、业务素质较低也是制约播音主持队伍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播音主持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建议

强化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

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较晚,对于人员的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电视行业专业性强,地方台领导对于播音主持队伍的管理往往感到棘手,在播音员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随意客串、制度约束缺失、人才跳槽现象较严重、纪律性差。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在工作中努力理顺机制,强化管理,建立起全面的激励考核约束机制。在人才的选拔上,应当转变观念,在注重形象与个人条件的同时,还要关注主持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和个人阅历的拓展。在人员的使用上,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药学论文通过严格的考评制度,保持队伍的流动性和成长性。在队伍的建设上,应当对管理、聘任和考核等细节作出明确规定,使播音主持工作更规范、更专业,也使人们工作目标更明确。

注重人员业务能力培养和人才选拔使用

目前,全国的许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但由于教育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播音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地方台应采取措施,调整人才培训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培养新人和业务骨干;加强岗位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可以将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集中起来强化培训、重点教育培养,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栏目,可以请专家或专业对口的业内人士担任主持。

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当下,由于大众传媒覆盖范围的拓展,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越来越广的感召力,许多人把这些在电视上“出声露面”的人当成自己的偶像。对此,主持人自身应有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发展时期,在除了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树立全新的形象外,也要在技术层面、观念形态、知识结构和心理品格等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持续优化人才结构

在当前的电视行业出现了一种典型现象,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在达到一定年龄后,或是获得某种职称、担任某种职务后,就很少出现在工作一线。在工作一线的播音主持人员,多数是年轻人,外形条件较好,但在工作经验和个人阅历上存在局限性,虽然频频出镜,却难有上乘之作。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做好主持队伍中不同年龄的搭配,多多培养年龄在三四十岁、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高、素质全面的工作骨干,悉心培养年轻人中的突出代表。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员选拔,提升节目的丰富度,使队伍建设更加地完善。

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地方台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虽然多数人安心做好自身工作,但也有部分人由于个人条件或外部因素不能充分发挥才干,出现人员客串现象严重、人员流失现象突出。这就需要在提升主持人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人员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作风硬、业务强、素质高的主持队伍,提升广播电视机构和节目的竞争力,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电视媒体传播理念的进步和运作机制的完善,特别是媒体产业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引起电视从业人员的重视。在发展策略方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工作、培养业务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而地方台的管理者和领导应当将发展策略聚焦在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的播音主持队伍的培养上,推动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强化工作纪律。提升管理的严谨性和必要的流动性,在培养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的基础上,提升节目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会议主持词的结束语 第2篇

在1972年7月29日举行的第三次与竹入会谈中,开宗明义地就中日间结束战争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中方的方案。周说:作为我们,想这样表述……“_与日本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自本声明发表之日起结束”,在这里所说的“发表之日”,就是共同声明或共同宣言发表之日。竹入义胜当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只是说:这样的表述是要载入共同声明的吧。周回答:是的。因为如果以这样的表述来结束(战争)的话,大家都会安心。显然,在这个问题上,竹入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一个多月后,日本_国会议员古井喜实等人访华,于9月9日与会谈。日方代表带来了日本政府就中日间结束战争状态的问题所提出的方案,日本政府要求在共同声明中首先表明“两国政府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事实”。也就是说,日方要求中方确认,在法律上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已经根据1952年日本政府与台湾当局签署的《日华和平条约》而结束。实际上是要求中方承认“日台和约”的合法性,等于是在政治上间接承认台湾当局的代表性与合法性。中方对此当然反对。因为中方一贯认为,与日本缔结“日台和约”的台湾当局(_)并不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合法_,因此台湾当局与任何国家签署的任何条约或其他国际协定,都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加以废弃。

关于中日间何时结束战争状态,由于涉及“日台和约”是否合法有效的问题,更涉及谁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的问题,因而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一个引发双方激烈争论的分歧点。

1972年9月25日,总理与田中首相举行会谈。在会谈中明确指出:不能完全同意大平外相所提出的在共同声明中首先表明“两国政府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事实”的提案。如果自“旧金山和约”以后中日之间不存在战争状态,中国作为当事者就被排除在外了。周提议:把这一问题委托给双方的外长,研究一个中日双方都同意的表述方式再发表。日方对此并无异议。于是双方在外长会谈上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的协商。

1972年9月26日两国外长(姬鹏飞与大平正芳)正式会谈时,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高岛益郎宣读了就中日共同声明而提出的日方方案,表示日本与中国一样,都把战争状态的结束问题作为共同声明的第一项,但在两国政府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形式和时间这两点上,日方与中方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两点日方认为极其重要,因此希望借此机会说明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场,并求得中方的理解。日方承认关于战争状态结束问题的意见分歧,是由于日中双方对于“日台和约”的立场不一致而产生。中方的一贯立场是,不受日台之间所订立的任何条约的约束,日方对此非常理解,日本政府并不想要求_改变这一立场。但是,如果日本政府采取使基于自主意志缔结的条约无效的立场,就不是负责任的政府,也不可能得到日本国民的支持。因此日方不能同意以“日台和约”一开始就无效为前提。接着,高岛提出了日方的方案(基本上与前述古井所转达的方案一致)。日方认为,没有必要拘泥于至今为止双方对于日中关系的法律认识的不同立场,提出在今后关于日中两国间全面和平关系存在的意义上,不明确表示战争状态结束的时间,只确认战争状态结束的事实。日方仍然坚持其关于中日间结束战争状态问题的表述,也就是说,坚持认为“日台和约”的签定已经在法律意义上结束了日中之间的战争状态,坚持“日台和约”的“合法性”。这显然是中方绝对不能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外务省公开的文件里,有三份关于中日联合声明的附件,即第10部之第2号的“别纸1的别添1、2”和“别纸2”。其中被称为“别纸2”的文件上注明是从中文翻译而来的,应该是中方提交给日方的联合声明草案。而“别纸1的别添1、2”没有同样的注明,应该是日方准备的两份联合声明草案,而这两份草案关于两国之间战争状态结束问题的表述并不一样。“别添1”题为“关于日本国与_之间国交正常化的日本国政府与_政府的共同声明案”,表述为“日本国政府与_政府确认日本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状态的结束”;“别添2”题为“日_同声明文案大纲”,表述为“_与日本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结束”。其中“别添2”的表述与中方的表述基本一致。

如果“别纸1的别添1、2”确为日方为中日联合声明准备的草案,似可以说明日方为与中国谈判做了两手准备,既有按照日方表述的“尽可能达成”方案,也有接受中方方案的“最后限度达成”方案。

姬鹏飞在外长会谈中指出:关于两国之间战争状态结束的问题,像日方那样的表述大概有问题。中国人民不能接受,中方也不能同意,因为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双方都有必要开动脑筋,进行充分的对话……中方准备的草案,是考虑到日方的想法而做成的。但关于战争状态的第一项,是按照中方原来的写法。日方的困难,是关于“日台条约”的处理能否使国会接受,但日方的方案中国人民也不能接受。必须让中国人民清楚地了解战争状态是什么时候结束的。请日方仔细研究中方的方案。

从会谈情况看,双方只是把各自的草案转交对方,对实质性问题尚未深入讨论,只是各自阐明一贯立场。但中方明确表示不能接受日方的方案,双方的立场差距很大。

妥协:从争论战争状态何时结束转入技术性的词语斟酌

在1972年9月26日下午的第二次外长会谈上,日方就战争状态结束问题提出了“作为认真考虑结果”的两项修正案。其一,“_政府在此宣布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结束”。大平外相对此解释说:该方案的特点是使_成为主语,像这样战胜国一方宣布战争状态结束的事例,联合国与德国在结束战争状态之际曾经采用过。其二,“日本国政府和_政府宣布,日本与中国之间今后将形成全面的和平关系”。大平接着做出说明:第二方案没有明确战争状态何时结束,是因为中日双方立场不一致,所以考虑以面向未来的态度加以处理。

姬鹏飞指出:关于战争状态结束问题,今天接到了日方提出的两个方案。作为中方,极为重视战争状态结束的时间问题。而且是无论如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声明公布之日起”战争状态结束的时间问题是重要的。比如,日本承认_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从那时起开始生效。中方还是坚持要求日方必须明确战争状态何时结束,从这一立场看,似乎倾向于日方的第一方案,但也未明确表示接受日方的第一方案,只是表示:关于战争状态结束问题,将在日方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恐怕是因为,按照中国外交决策高度集中的体制和程序,是否接受日方的文件草案,需要毛、周一级的最高决策者做出决断。事实上,姬鹏飞也确实与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

9月27日,中日双方谈判人员在北京一同游览了长城。第三次外长会谈于当晚10时10分开始,直到第二天凌晨零时30分才结束,谈判的紧张程度和艰难可想而知。难怪日方也在有关第三次外长会谈的外务省档案上标注了“是最终会谈、最为重要的内容”的字样。

在第三次外长会谈中,双方就有关战争状态结束问题的文字表述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谈判。中方提出在共同声明的前言中写入“战争状态结束”的字样。即在前言的第一段“两国人民迄今为止存在的不自然的状态”一句之后,把“战争状态结束”、“中日国交正常化”、“两国人民愿望的实现”这三句话以名词的形式插入,从而形成“两国人民迄今为止存在的不自然的状态……战争状态结束、中日国交正常化、两国人民愿望的实现,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样的表述。姬鹏飞解释说:采用上述表述方法,可以不受关于战争状态结束时间的限制,为中日双方都留有做出各种不同解释的余地。但在正文里仍写入“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的字句。这是中方本着顾全大局的原则,为解决日方感到为难的法律和批准手续上的问题而做出的让步。

但是由于中日双方在语言上的不同理解,日方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大平问道:“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的意思,是不是说在极不正常状态结束后,仍然继续着某种不正常的状态呢?芽姬鹏飞立即回答说:不是。是不正常的状态完全没有了的意思。但大平认为:如果按照日本语的语感解释,“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的意思是极不正常的状态结束以后,仍然持续着某种程度的不正常状态。因此,是否把“极不正常的状态”改为“一切的”、或“全部的”不正常状态更好一点?芽姬鹏飞表示:中国语的“极”只是用于修饰“不正常”,从中国语的语感来说,就是全部的不正常状态结束的意思。但大平仍坚持日本语的语感,希望进行字面修改。姬鹏飞没有继续解释下去,而是表示将对日方的提法进行考虑和研究。因此,在第三次外长会谈上,这一问题仍未能得到圆满的、最终的解决,但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的商谈已经从对于战争状态的表述转入对于修饰“状态”一词之定语的斟酌。从具有政治性、原则性的战争状态何时结束问题转入技术性的条文词句问题,这表明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差距已经缩小到接近于达成协议的程度了。

发表联合声明

会议主持词的结束语 第3篇

同志们: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关要求,经县委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我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扎实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基层党(工)委书记、组织委员,华农党委办公室负责人、园区工委办公室负责人。

今天的会议一共有五项议程:一是观看破凉镇党建工作汇报专题片;二是宣读表彰决定并进行会议表彰;三是会议交流发言;四是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五是县委领导作重要讲话。

刚才,大家集中观看了破凉镇党建工作汇报专题片。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程向阳宣读《关于表彰20xx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乡镇的决定》。

…………………

根据县委办公室松办发[20xx]108号文件精神,对“三级联创”考核前三名的乡镇分别给予2万、万和1万元党建工作经费奖励。县委组织部对受表彰的5个先进乡镇党委党建工作进行了复查,结合乡镇平时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并经考核组长和部务会成员集体评议,确定出前三名乡镇党委,分别是陈汉乡党委、下仓镇党委和千岭乡党委,决定给予陈汉乡2万元、下仓镇万元、千岭乡1万元奖励。

现在进行颁奖,首先请获得先进奖的乡镇上台领奖,分别是陈汉乡、孚玉镇、长铺镇、下仓镇、千岭乡。

…………………

请获得进位奖的乡镇上台领奖,分别是柳坪乡、二郎镇、佐坝乡、许岭镇、程岭乡、洲头乡。

…………………

现在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会议交流发言。请园区工委、供电公司党委、凉亭镇、千岭乡、复兴镇、中医院等单位就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作会议交流发言,下面依次进行,首先请园区工委发言。(发言顺序:园区工委、供电公司党委、凉亭镇、千岭乡、复兴镇、中医院)

…………………

交流发言完毕,现在进行会议第四项议程: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汪任华同志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

现在进行会议最后一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罗成圣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

同志们,刚才,我们对全县20xx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乡镇和进步乡镇进行了表彰;观看了破凉镇党建工作汇报专题片;园区工委、供电公司党委、凉亭镇、千岭乡、复兴镇、中医院等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汪任华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大家讲的都很好,我完全赞同。特别是县委罗书记的讲话,对如何开展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再简要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会后,各单位要及时召开党(工)委会议和党员干部会议,将今天会议的主要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同时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成果,迅速掀起活动的新高潮。

二要结合中心工作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各单位要做好统筹协调,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放在推进发展、促进和谐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动,把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做好中心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党建和经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要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活动的落实,切实做到活动标准不降低,环节不减少,程序不变通,政策不走样。要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经常谋划抓落实,保证党建工作人员和经费到位,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xx大献礼。

最后,我代表县委组织部,感谢县供电公司为本次会议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谢谢!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