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1篇
1、要赞美一个人淡泊名利,我会引用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要赞美一个人淡泊名利,我会引用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要赞美一个人淡泊名利,我会引用诗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赞美一个人淡泊名利,我会引用诗句(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要赞美一个人淡泊名利,我会引用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晋书·隐逸传》: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3、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
4、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5、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6、请君观此理,道道甚分明。
7、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8、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9、“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11、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2、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13、二:活得累是因为心里装了多余的东西,跟吃饱了撑的是一个道理。
14、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15、也留下不少警世的名言。
16、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已,乐处又在哪里呢?
17、李白是我们的著名诗人,其成就之高让人折服。下面是李白淡泊名利的诗句,一起来看一下吧。
18、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日:每天。忘:指忘记对死亡的担扰。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2篇
1、人无情趣官多贵,案有琴书家必穷。
2、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3、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4、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5、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6、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7、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8、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9、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10、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11、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3、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灰尘。
14、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15、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
16、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17、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18、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19、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20、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3篇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
挡不住今天的x,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
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人人廉政,腐败灭亡;人人自律,党风自强。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
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4篇
61、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62、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63、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64、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65、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66、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67、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68、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
6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0、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71、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72、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73、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74、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7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76、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77、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
78、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79、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
80、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81、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82、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83、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5篇
41、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42、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43、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
44、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45、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46、世道良自退,荣名亦空虚。
4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
49、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50、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5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2、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53、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54、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55、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5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5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8、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59、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60、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6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挡不住今天的x,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
人人廉政,腐败灭亡;人人自律,党风自强。
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7篇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灰尘。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
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8篇
1、只见火光烧润物,不闻风浪覆虚舟。
2、语出五代诗人冯道《天道》:
3、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4、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5、我们常说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性有很多的弱点,当你贪图安逸时,便失了进取心。当你贪图名利时,你就会成为名利的奴役,丢了最初的志向。
6、译文:兰花生于树林深处,终日默默不语,怀抱幽独的操守,既然有微风可以将清香传向远处,那么靠近满布苔藓的石阶开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为喜爱而把它折来置于室中,它却决不肯依恋那插花用的金瓶。
7、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9、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10、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11、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12、译文:兰花生长在深山之中,它所散发出的清淡香气弥漫了四周。
13、十首诗词,堪称“古代版”心灵鸡汤
14、万里不惜死,朝得成功——唐·高适
15、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能折眉摧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望采纳。
16、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17、朝饮碧溪水,暮宿沧江滨。
18、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9、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20、0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9篇
1、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2、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3、饱食安眠消日月,闲谈冷笑接交亲。
4、长安,历来为国都,是名利场,许多人趋之若鹜,可君不见,那名利场中,多是马蹄仰翻之状,徒增笑料罢了。
5、我本麋鹿姿,得此已自适。
6、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色,都会让人产生对自然的惊奇,对山林生活的向往,那里没有尘世的纷纷扰扰。
7、这首诗就是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造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8、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9、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10、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11、◐常有人说王维的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的传统,其实这两者完全是形似而神不似,貌合而神离。陶渊明写田园野趣,有汗水的味道在里边,有天真自然的人生态度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王维写田园野趣,写的是大别墅、大庄园里的野趣,归根到底是在写一种富贵闲人的生活雅趣。甚至可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写贫寒的极致,王维的田园诗是写富贵的极致。
12、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李白《天台晓望》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10篇
21、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22、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23、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24、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25、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26、穷达皆为身外名,公侯可废刀头取。
27、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作文大全 )
28、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30、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31、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32、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33、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34、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35、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36、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37、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38、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3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0、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第11篇
1、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4、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
5、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6、在李白看来,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生活非我所求,能和朋友一起,尽兴的高歌畅饮,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7、诸葛亮曾告诫自己的儿子:
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10、为何说“此味不可及”呢?我们知道,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
11、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李白《江南春怀》
12、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13、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14、0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15、陶渊明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来到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生活。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望着那飞鸟结伴归回,他认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你认为呢?
16、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17、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18、纵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可以说是从开篇美到结尾,无论是情味深永的语言,还是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的境界,亦或是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
19、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20、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