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第1篇
①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③长啸:大声呼叫。 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岳飞 《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_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⑥等闲:轻易,随便。
⑦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⑧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区与*****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⑨朝天阙:朝见**。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生活的地方。又,明·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满江红》的上阙写岳飞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岳飞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岳飞渴望建立功名、努力_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三十”是约数,当时岳飞三十二岁。“功名”,即前面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最后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这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岳飞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岳飞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词的下阙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满江红》**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岳飞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满江红岳飞全文及赏析(扩展10)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全词翻译赏析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第2篇
《满江红》是宋词音乐的一支曲牌。岳飞选用此曲,最能表达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最能体现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若选用像《沁园春》、《念奴娇》|、《声声慢》等柔情似水的词牌,全词要表达的宏大意境和伟大豪情将会大为失色。正由于词、词牌、内容的完美结合,所以很早就有配以古调(如《金陵怀古》)诵唱,其音乐基调悲壮雄伟,词曲贴切契合,人们传唱至今。岳飞的孙子岳珂写有一首《祝英台近北固亭》,词风上继承了祖父的风格,思想内容上也一脉相承。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第3篇
岳飞 (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术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认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都把时间定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理由有五:
一是当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第4篇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⑵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⑶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
⑷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⑸长啸:大声呼叫。啸,蹙口发出声音。
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⑺“三十”句:谓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数。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
⑼等闲:轻易,随便。
⑽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⑾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⑿贺兰山:贺兰山脉,中国境内有两座山脉名贺兰山,一座在河北一座在宁夏。一说指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指位于河北境内的贺兰山。据史料考证岳飞足迹未到过宁夏贺兰山,而岳飞抗金活动区域曾在河北贺兰山。[21]
⒀胡虏:对女真族入侵者的蔑称。
⒁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
⒂朝天阙(què):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⒃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⒄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⒅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第5篇
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最痛苦是一朵名贵的姚黄花,被强移出扎根的仙家宫庭。王母的欢意销歇盛宴已终场,铜仙铅泪淌满的金盘也欹倾。半夜里行宫外雨淋风铃肠欲断,一滴滴一声声没有消停。
美丽的彩云已消散,宫中的香尘再不见,铜驼荒草**恨,待要述说哪堪言!真思慕那慷慨赴国的男子汉,嚼碎钢牙满口血斑斑。回想起昭阳殿离别坠落的红日,最伤心铜雀台迎接新月一弯。细思量妾身不似当今帝王家,眼睁睁让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