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热门3篇)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 第1篇

《乐章集》注“正*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蒋氏《丸宫谱目》入仙吕引子。赵令畤词名“思越人”,李元膺词名“思佳客”。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又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名“半死桐”。韩淲词有“只唱鹂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此。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俗象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此调为北宋初年新声,始词为夏竦所作。柳永词属正*调。此调仅此一体,无别体。北曲用作**,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朱敦儒在靖康之难后于江南重见北宋汴京名妓李师师而作感怀之词:“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襟。”此调用*韵,为换头曲,以七字句为主。但前段第二、四句,后段第三句均为**仄仄仄**式,并有两个三字句,因此与七言律诗之音响格律绝不相同,而有流畅、响亮、谐美之艺术效应。前段三、四句以对偶为工,如晏几道:“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风凋碧柳秋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因此调多七言句,切勿以诗法入词,宜流动婉美,善于以意象表现。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扩展10)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 第2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扩展3)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和翻译 第3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扩展2)

——石钟山记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石钟山记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