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大赛活动方案(必备4篇)

节能减排大赛活动方案 第1篇

为进一步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推动我市低碳城市建设,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举办20xx年全市建设领域节能宣传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建筑节能 势在必行

二、时间

20xx年6月12日至18日

三、主办单位

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墙改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

五、宣传重点

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1、墙材革新

2、新建建筑节能

3、既有居住供热计量及建筑节能改造

4、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

5、绿色建筑

6、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审计、监测与节能改造

六、活动形式

1、市区主要建设工程现场及市住建局办公楼前悬挂建筑节能横幅(宣传口号由市住建局提供,各建设施工单位实施)。

2、制作低碳经济、绿色建筑、公建能源审计监测宣传展板,在市区中心广场、市住建局办公楼大厅展出。

3、在《长河晨刊》上连载相关建筑节能小知识。

4、举办外墙外保温体系施工与防火技术交流会。邀请业内专家,举办外墙外保温体系施工和防火技术研讨会,组织全市各级建设、墙改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参加。

节能减排大赛活动方案 第2篇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举行“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启动仪式

定于2月中旬举行“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启动仪式,进行全校师生动员,下发“育才学校节能减排倡议书”。

二、开展“节能减排”主题系列教育。

通过主题班队会、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等形式和“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节日契机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的意义和重要性。举办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让全体师生深刻了解节能减排知识,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校园风气。

将“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纳入学校课程,上好每学期四节节能减排教育课程,梳理语文、思品和科学中蕴涵着的丰富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节能文化,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方式,加强对节能减排的`深刻认识,将节约能减排源根植于师生心中。

三、开展“节能减排金点子”实践活动

2月下旬开始,在全体师生中征集“节能减排金点子”,在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征集节能减排建议,推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金点子”进行推广,每学期进行一次经验介绍、典型推广和表彰奖励。

四、加强组织和领导

学校成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小组,由李玉军校长任组长,马法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德育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节能减排大赛活动方案 第3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面向广大企业和公众,贴近生产生活,组织全民参与,宣传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切实做到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加大宣传各级关于节能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宣传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和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宣传全市节能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企业、机关、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经验等。

(三)宣传《省节约能源条例》、《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及市“十二五”节约资源实施意见、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四)宣传和推广节能降耗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宣传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和国家淘汰白炽灯的方案要求;宣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师、能耗总量控制、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等节能管理新机制;宣传能效对标、能效标识和能效领跑者制度。

(五)宣传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等;宣传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宣传太阳能等新能源知识及太阳能展会等。

(六)宣传我市在低碳发展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七)宣传我市在强化节能执法、促进依法用能方面的重要举措,反映在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揭露、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和查处的`节能违法典型案件。

(一)印发《2016年全市节能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宣传重点,分解宣传任务,落实职责分工。

(二)组织好“节能宣传周”活动。6月份,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联合各主办单位和新闻媒体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

(三)组织参加全省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宣传企业完善促进节能低碳生产的工作机制和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创建一批节能低碳标兵企业,引导企业积极承担低碳发展责任。

(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在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期,突出节约用电的宣传;在用水高峰期,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促进全社会节电、节水。结合3月份的世界水日、5月份的全国城市节水周等,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五)推进节能公益广告的宣传工作,开展优秀节能公益广告评比活动。

(六)认真组织2016年度省节能减排宣传新闻奖评选推荐工作。

(七)认真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

(八)开展节能减排青少年志愿者活动。开展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和青少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等活动。以捐植爱心树、纪念树(林)等方式进行植树造林,保护江河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开展绿色校园节能志愿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人人争做节能卫士,减少学校能源浪费。

(九)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继续在广大家庭中开展系列低碳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减排和低碳知识。倡导广大家庭践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

(十)继续开展企业职工“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能力。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小发明等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促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达标。

(十一)搞好舆论监督。对节能监察机构在执法中查处的严重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典型案件,进行揭露、曝光,促进全社会依法节能。

全市节能宣传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组织协调,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新闻单位参加。

市委宣传部负责指导新闻宣传,把握舆论导向,协调市主要新闻单位做好节能宣传,组织协调市内各级新闻宣传部门积极支持和参与节能宣传活动。

节能减排大赛活动方案 第4篇

一、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

到20__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由20__年的x吨标准煤下降到x吨标准煤,降低x%;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 20__年x吨标准煤的基础上,按可比价计算,下降x%;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x%;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x吨,下x%;化学需氧量(cod)削减x吨,下降x%;烟尘削减x吨,下降x%;污水处理率达到x%;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x%以上。

(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_,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突出节能减排科技开发,狠抓高耗能高污染源头控制,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和政策激励,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动全社会共同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坚决实现节能减排阶段性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县(市),严格控制国家和地方财政安排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地区执行情况(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环保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分别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抓紧修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到20__年,全市建设风力发电站x个、户用沼气池x户、秸秆产业化工程x处、太阳能房x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x万平方米、太阳能保温畜舍x万平方米、燃池x万个、节能日光温室x栋。稳步发展替代能源,组织生物燃料乙醇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生物化工、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抓紧开展生物柴油基础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推进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煤基醚和烯烃代油大型示范工程建设和技术储备,大力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__县(市)的风电项目、__等县(市)秸秆固化燃料项目、依兰煤制烯烃项目、市区和尚志等地区的清洁燃料替代石油项目(市发改委和市农委牵头,市经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气象局和哈电业局等部门配合)。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五)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推进甲醇、非粮乙醇、生物质柴油等替代燃油项目、动力煤优化加工和脱硫固硫工业锅炉改造项目、电机变频调速装置改造工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替代粘土砖新型节能建材项目、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项目、绿色照明项目、机关照明供暖用油等示范项目(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和市政府机关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六)加快水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治理工程建设。以实施《__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重点,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重点推进__三期污水处理升级改造、何家沟平房、群力等x个污水处理项目,x化厂、x制药总厂等9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以及__等3个区域污染治理项目。电力和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企业要承担二氧化硫减排责任。认真落实脱硫工程减排、加强监管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其他二氧化硫减排措施,确保完成减排任务。探索实施符合我市实际的电力二氧化硫有偿取得和排污交易制度。大力发展城镇集中供热和清洁燃料工程,加大非电力工业燃煤锅(窑)炉和其他生产工艺过程二氧化硫削减工程的建设力度(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和市建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七)拓宽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政府资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以国家支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为契机,积极争取和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商业贷款和社会资金(市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和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四、加快节约型城市建设

(八)节约利用水资源。重点抓好工业节水,期间,全市实现工业节水x亿立方米;大力抓好农业节水,农田灌溉面积上的存量节水达到x亿立方米;全面加强城市节水,在城区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市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水不得超过x立方米。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水权制度,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禁在缺水地区建设高耗水工业项目。坚持节水与防污相结合,完成全市水域纳污能力的核定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排污大户实行更加严格的用水定额管理。按照“突出试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及矿井水开发利用项目(市水务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九)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施《__市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秸秆壳皮综合利用、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粪便资源化利用等产业化示范工程。到20__年,粉煤灰利用率达到__%;炉渣利用率达到__%;废金属利用率达到__%;废旧电子产品利用率达到x%;废旧物资利用率达到x%;共伴生资源利用率达到__%;农村秸杆利用率达到__%;推广散装水泥__万吨,推广型煤x万吨。大力加强钢材和木材节约工作,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建设,建立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和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废塑料、废橡胶、废轮胎、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回收处理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处理产业化基地。1组织实施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严格禁止市区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快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粉煤灰、建筑废渣等利废建材产业化进程(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经委和市建委负责)。

(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x年,城市生活垃圾利用率达到x%。各区、县(市)要建立健全城区垃圾收集系统,逐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引导企业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或研制开发垃圾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的新技术和新设备,鼓励垃圾分选利用、焚烧发电、供热和制肥等有效利用。大力推进城乡垃圾资源化处理,扩大利用量,减少填埋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重点完善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扩建双琦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推进松北城乡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尽快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市城管局和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五、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十一)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开展节能减排科技专项研究,通过主动组织设计、整合科技资源、招标投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选择确定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期间,着力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启动和实施重点工业污染源自动(实时)监测监控系统、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湿地水环境污染及其生态修复、高效可再生能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市科技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和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产业化,期间,重点实施一批节能减排产业化示范项目。落实国家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引导和促进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石化、有色、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和市发改委负责)。

(十三)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加快节能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和规范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工作,普及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

(十四)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制定鼓励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环保产业和环保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强环境保护咨询与服务,推进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市场化。重点研究制定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市环保局和市发改委负责)。

六、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五)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认真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冶金、建材、电力、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要研究制定并实施能耗、污染排放限额标准。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指导规范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经委和市环保局负责)。

(十六)建立并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有关规定,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权限内,年综合用能2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5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按照国家要求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市场准入标准、环保法律法规、选址布局要求、总量控制计划和不能通过“以新带老”、“以大带小”实现减污降耗,以及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总量的7类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环境违法问题突出、主要控制断面不达标,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企业的区、县(市)和行业系统实行项目限批;今后凡新建涉水类污染项目,原则上必须在工业集中园区内选址建设(市发改委和市环保局负责)。